
(1).剖殺,割剝。《書·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 孔穎達 疏:“刳剔謂割剝也。”《墨子·明鬼下》:“昔者 殷王 紂 ……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楚毒無罪,刳剔孕婦,庶舊鰥寡,號咷無告也。”《魏書·蕭衍傳》:“遂使頑嚚子弟,肆行淫6*虐;狡猾羣小,縱極貪惏;剝割蒼生,肌肉略盡;刳剔黔首,骨髓俱罄。”《新唐書·韋處厚傳》:“ 李載義 數破 滄 、 鎮 兵,皆刳剔以獻, 處厚 戒之,前後完活數百千人。”
(2).削除,鏟除。 宋 陸遊 《直奉大夫陸公墓志銘》:“上官委以事,公至忘寝食寒暑,以趨事赴功。在 玉山 時,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刳剔漢語 快速查詢。
“刳剔”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ū tī,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剖殺、割剝
指古代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特指剖開孕婦腹部取出胎兒的行為。例如《書經·泰誓上》記載:“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描述商纣王暴行。該詞在《墨子·明鬼下》中也被引用,強調其血腥性。
削除、鏟除
引申為徹底清除弊端或腐壞事物。如宋代陸遊《直奉大夫陸公墓志銘》提到“刳剔蠹弊”,指根除積弊。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墨子》《書經》等古籍,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刳剔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
1. 指使用尖銳的工具剖開、割斷或去除,常用于醫學術語中。
2. 指殘忍地剝奪或除去,比喻破壞和殘害。
該字的拆分部首是“刀”和“攵”,總計12畫。
刳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語言使用。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為「刳剔」。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刳剔」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刳”的古代寫法是「區」,而“剔”的古代寫法是「剴」。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刳剔”這個詞在句子中的用法:
1. 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需要刳剔掉雜質,以保證結果的準确性。
2. 這部電影刳剔了人性的黑暗面,引發觀衆的深思。
刳剔的一些組詞包括:刳剔肌肉、刳剔心髒、刳剔病變組織。
刳剔的一些近義詞包括:剝奪、剜除、割舍。
刳剔的一些反義詞包括:保護、愛護、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