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衛青 的軍幕。 唐 杜甫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詩:“ 衛 幕銜恩重, 潘 輿送喜頻。” 仇兆鳌 注:“《漢書》: 衛青 征 匈奴 ,大克獲,帝就拜大将軍於幕中。”
(2).比喻非常危險的處境。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季劄 ﹞自 衛 如 晉 ,将宿于 戚 ( 衛 邑),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 孫文子 )獲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杜預 注:“言至危。” 明 儲國桢 《雜詠》:“燕巢 衛 幕安能久,登極俄看陷禦牀。”
“衛幕”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隱喻:
指代衛青的軍幕
源于漢代名将衛青的軍帳,用于描述其軍事指揮場所。唐代杜甫在《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詩中提到“衛幕銜恩重”,引用了衛青受封大将軍的典故()。
比喻危險處境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衛國孫文子因得罪國君避居戚地,季劄途經時以“燕巢于幕”形容其處境如同燕子在帷幕上築巢,隨時可能傾覆,後演變為“衛幕”代指極度危險的境況()。
“燕巢衛幕”(或“燕巢危幕”)即源于上述典故,強調危險性與不穩定性,如《孔子家語》中“猶燕子巢于幕也”()。部分解釋誤将其引申為“堅守崗位”,實為語義演變中的偏差,需注意語境區分。
《衛幕》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有着“保護、防衛和屏障”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建築物或者軍事設施中用來保護、遮蔽或者防衛的結構物。
《衛幕》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卩”部,右邊是“幕”部。其中,“卩”是由一橫、一豎和一點組成,它的筆畫數為2。而“幕”是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邊是“巾”,下邊是“⺳”,它的筆畫數為13。
《衛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築和軍事用語,它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皇矣》這篇古文中。在古代,人們建築城牆或者軍隊設立營地時,常常會使用衛幕來保護和屏障。
《衛幕》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衛幕」,它的部首和結構與簡體中文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與現代文言文中的常見寫法相比,《衛幕》的古代寫法為「衞幕」。當時,衛幕的字形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1. 在戰争中,士兵們竭盡全力保護着軍營前的衛幕。
2. 這座城堡的衛幕高聳而堅固,給人一種安全感。
3. 當暴雨來臨時,我就拉上窗簾,把衛幕堅決地關上。
1. 衛士:承擔保護和防衛職責的士兵。
2. 幕牆:用來保護建築物外部并遮蔽内部的牆壁。
3. 衛兵:負責守衛和保衛特定地點的士兵。
近義詞:保護、遮蔽。
反義詞:暴露、裸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