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馨的意思、德藝雙馨的詳細解釋
德藝雙馨的解釋
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一般指從事藝術的人。
詞語分解
- 德藝的解釋 德行與才能。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名實》:“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然則奉宗廟社稷之小事,任力之小者也;贊於教化,可以使命於上者,德藝之大者也。”
- 馨的解釋 馨 ī 散布很遠的香氣:馨香。如蘭之馨。 喻長存的英名:垂馨千祀。 助詞,作用同“樣”:甯馨(這樣,如此)。甯馨兒(原意是“這樣的兒子”,後用以贊美孩子或子弟)。 筆畫數:; 部首:香;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德藝雙馨"是漢語中用于贊譽傑出人物的褒義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詞義、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該詞由"德""藝""雙""馨"四字複合而成。其中:
- "德"指道德品行,《說文解字》釋為"升也",引申為高尚的品格修養;
- "藝"原指種植技藝,《周禮》中擴展為"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才能;
- "雙"強調兩者兼備的完整性;
- "馨"本義為香氣遠播,《尚書·君陳》有"明德惟馨"之喻,此處喻指美譽流傳。
二、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技藝都具有良好聲譽,多用于文藝界德高望重、藝術成就卓越的人物。"其核心特征包含:
- 道德引領性:要求具備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三重修養
- 專業典範性:在特定領域達到行業公認的卓越水平
- 時空延續性:經得起曆史檢驗的持久影響力
三、文化淵源
該詞融合了儒家"德成而上,藝成而下"(《禮記·樂記》)的倫理觀,與道家"技進乎道"(《莊子·養生主》)的技藝觀,形成中華文化特有的價值評判體系。當代主要應用于國家級"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的評定标準中。
參考來源: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鄭玄注.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孔穎達. 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希旦. 禮記集解(中華書局)
陳鼓應. 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德藝雙馨”是一個褒義成語,形容一個人同時具備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技藝或藝術造詣,且兩者相輔相成、享有良好聲譽。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面含義
- 德:指道德、品行、節操,包含忠誠、孝順、仁愛、誠信等傳統美德,也涵蓋公益和慈善行為()。
- 藝:既指音樂、舞蹈、影視表演等高雅藝術,也包括書法、繪畫、民間技藝等專業技能()。
- 雙馨:“馨”意為芳香遠播,比喻聲譽美好。強調德行與技藝的并重,缺一不可()。
二、文化内涵
- 德行優先:中國傳統文化中,“德”是立身之本,也是評價人才的首要标準。例如,文藝工作者需以德修身,才能成為行業楷模()。
- 技藝精湛:“藝”體現專業能力與創造力,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例如梅蘭芳不僅演技卓越,還以愛國氣節著稱()。
- 德藝統一:兩者相輔相成,品德為技藝提供方向,技藝為品德賦予價值。這一理念可推廣至所有行業()。
三、應用與示例
- 適用領域:最初多用于文藝界(如京劇大師程硯秋、演員陳寶國等),現延伸至教育、醫療等需德才兼備的領域。
- 經典案例:梅蘭芳抗戰期間蓄須明志,拒絕為日僞演出,展現德藝雙馨的典範()。
四、出處與演變
- 曆史淵源:最早可追溯至《國語·周語》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的表述()。
- 現代發展:隨着社會需求變化,其内涵從單一藝術領域擴展至強調品德與專業并重的普適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或文化評論文章。
别人正在浏覽...
暗匣柏篁扳援部費不值一錢徹懸楚岑翠黃大離話大明刀鴨電磁爐谛料遁秦奉旨負米纥繨更年期綜合征鈎箴狗爪子骨董囊龜城還初悍犷黃離離回光返照惑然甲騎集解觔鬥敬讓進士舉君寀來去無蹤略意立場立教靈軌龍馬綠慘紅銷賣功免去民辦公助慕從南枝内輔窮雉戎馬身子骨兒十道使氣帥教歲月讨羹飯頹響崤渑硝煙下眼看渫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