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ide equally] 平均分劃;平均分配
(1).公平分配;平均分配。《國語·周語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裡以為甸服……其餘均分公、侯、伯、子、男。” 韋昭 注:“均,平也。《周禮》:公之地方五百裡,侯四百裡,伯三百裡,子二百裡,男百裡。”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用米亦無定方,準量麴勢強弱。然其米要須均分為七分:一日一酘,莫令空闕。” ********* 《民報周年紀念演說詞》:“有主張廢資本家歸諸國有的,有主張均分于平民的,有主張歸諸公有的,議論紛紛。”
(2).謂按等級規定分配。《史記·禮書》:“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時使而誠愛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按,《荀子·議兵》均作“鈞”。
(1).謂分配俸祿為若幹等分。《管子·霸言》:“聖王卑禮以天下之賢而王之,均分以釣天下之衆而臣之。”
(2).謂盡其職分。《墨子·非命下》:“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聽獄治政,終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均分”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但核心概念均與“平均分配”相關。以下是兩種主要解釋:
在數學中,“均分”指将一組數值的總和平均分配給各個個體,通常稱為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
text{均分} = frac{text{數值總和}}{text{數值個數}}
$$
示例:
若某次考試中,甲、乙、丙三人的分數分别為80、90、70,則均分為:
$$
frac{80 + 90 + 70}{3} = 80
$$
應用場景:
在教育領域,“均分”通常指學生各科成績的平均值,用于綜合評價學業表現。例如:
示例:
若某學生三門課程成績為85、75、90,則簡單均分為83.3;若涉及學分加權,需按權重計算。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如數學公式推導或成績計算細則),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補充說明。
《均分》是一個中文詞彙,常常用來表示将某個整體或者一定數量的東西分成相等的部分。拆分它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亻(人)+ 八(八)
拆分筆畫:共13畫
《均分》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在繁體中文中,它的寫法是「均分」(簡化字為「均分」)。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以是「均分」或者會有一些變體寫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均分」這個詞的例句:
1. 請将這塊蛋糕均分給大家。
2. 老師要求我們将這些任務均分到小組中。
3. 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平等的機會和均分的資源。
一些與「均分」相關的詞彙:
1. 平均值
2. 分配
3. 均勻
4. 等量
近義詞:
1. 平均
2. 平等
3. 分等
反義詞:
1. 不均分
2. 不平均
3. 不等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