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分的意思、均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分的解釋

[divide equally] 平均分劃;平均分配

詳細解釋

(1).公平分配;平均分配。《國語·周語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裡以為甸服……其餘均分公、侯、伯、子、男。” 韋昭 注:“均,平也。《周禮》:公之地方五百裡,侯四百裡,伯三百裡,子二百裡,男百裡。”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用米亦無定方,準量麴勢強弱。然其米要須均分為七分:一日一酘,莫令空闕。” ********* 《民報周年紀念演說詞》:“有主張廢資本家歸諸國有的,有主張均分于平民的,有主張歸諸公有的,議論紛紛。”

(2).謂按等級規定分配。《史記·禮書》:“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時使而誠愛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按,《荀子·議兵》均作“鈞”。

(1).謂分配俸祿為若幹等分。《管子·霸言》:“聖王卑禮以天下之賢而王之,均分以釣天下之衆而臣之。”

(2).謂盡其職分。《墨子·非命下》:“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聽獄治政,終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均分是漢語中表示"平均分配"的核心詞彙,其内涵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指将事物按等量或等比例分配給多方,強調分配結果的均衡性。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平均分配:均分土地|遺産由子女均分"(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由"均"(均衡)與"分"(分割)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周禮》"均分邦國"的記載,經《漢書·食貨志》"分田均力"等曆史文獻傳承至今(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

二、應用範疇

  1. 法律領域:根據《民法典》第1130條,法定繼承原則上要求"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産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來源:中國法制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 數學教育:在初等數學中特指将整體等分為若幹份的運算過程,如分數概念建立時常用"将圓形均分為8等份"的教學表述(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

三、語義辨析 與"平分"構成近義關系,但存在細微差異:"均分"側重分配結果的數學均等性,常用于正式文書;"平分"則多用于日常語境,可包含主觀價值判斷。如《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指出:"均分側重量的均等,平分可含價值均等的引申義"(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

四、文化内涵 作為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語言載體,該詞在《禮記·王制》"分田授土,必均必平"的表述中,已蘊含傳統社會對公平分配的價值追求(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均分”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但核心概念均與“平均分配”相關。以下是兩種主要解釋:


1.數學中的“均分”

在數學中,“均分”指将一組數值的總和平均分配給各個個體,通常稱為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 text{均分} = frac{text{數值總和}}{text{數值個數}} $$ 示例:
若某次考試中,甲、乙、丙三人的分數分别為80、90、70,則均分為:
$$ frac{80 + 90 + 70}{3} = 80 $$

應用場景:


2.學術評價中的“均分”

在教育領域,“均分”通常指學生各科成績的平均值,用于綜合評價學業表現。例如:

示例:
若某學生三門課程成績為85、75、90,則簡單均分為83.3;若涉及學分加權,需按權重計算。


其他延伸含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如數學公式推導或成績計算細則),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邊曲不減庯峭不以為然粲如朝英澄一徹夜賜冰雕亡鼎成龍去動物端爽罰锾糞除負釣付清拂褏趕程跟班構天官勢谷狗恨苦褐衾壺飡江米簡求監守自盜僭王角猯晶波金馬客謹質麇獐空道覽照雷峯留馬麗月猛峻門公磨昏抉聩耐用棄祿齊如起移入坐三籙三生有幸升祔深溝壁壘手巧水靈速雠所欽鐵馬金戈向盤諧結席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