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掠的意思、盗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掠的解释

盗窃掠夺。《魏书·食货志》:“ 正光 以后,天下丧乱,遂为羣寇所盗掠焉。”《新唐书·李师古传》:“﹝ 李纳 ﹞通 魏博 以交 田绪 ,盗掠 德州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本 陕右 蕃部之后,少好弓剑,喜游猎,常潜入蕃国,盗掠为事。”《明史·外国传九·朵颜》:“ 弘治 初,﹝三卫﹞常盗掠 古北 、 开原 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盗掠是由“盗”与“掠”两个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古汉语中表示以暴力或欺诈手段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其核心含义为抢劫、强夺。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私利物也”,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侧重隐秘性(如盗窃);引申为泛指一切非法夺取行为。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卷八·㳄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玉篇》注“夺取也”,强调暴力强取(如劫掠),含公开暴力性质。

    来源:顾野王《玉篇》卷六·手部(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

二字组合后,“盗掠”兼具隐秘与暴力双重特征,但更突出公开武力抢夺的语义。


二、词典释义与用例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抢劫,劫掠”,引《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盗掠公宫”为例,指公然抢夺宫廷财物。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128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释义“抢劫掠夺”,如“盗掠财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267页(商务印书馆)


三、古籍文献用例

  1. 《新唐书·突厥传》

    “突厥盗掠边州”,指突厥军队武力侵夺边境州郡物资。

    来源:欧阳修《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资治通鉴·唐纪》

    “盗掠商贾”描述乱兵抢劫商人,凸显暴力性与群体性。

    来源: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中华书局校勘本)


四、与近义词辨析


五、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盗掠”因书面语色彩浓厚,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语境,口语常以“抢劫”“洗劫”替代,但其暴力抢夺的核心义仍保留于学术与法律文本中。

网络扩展解释

“盗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ào lüě,指通过暴力或非法手段进行盗窃和掠夺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3.语境与使用范围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中的“盗掠”案例,可参考《魏书》《新唐书》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迸直表海标遇乘查俦似打骂胆决都部短檠犯斗奋袂棼杂蛤骨攻伐搆间瓜仁轱轱辘辘桂坊劾系红岩交经截辱静办禁近蠲豁均工夫骏驹开脚剀切可敦揆搆苦身焦思林产驴前马后旅人马脸慢迹没没无闻面谩密洽墨洗泥沙滂薄晴晕毬猎囚首丧面上不正,下参差树植搜猜坍缩星甜醹统绪头场往迹万古蟾文辞毋已匣椟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