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汗漫的意思、汗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汗漫的解釋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遊,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遊太清。”

(3).漫無标準;不着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砺傳》:“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于‘雜志迩例’的宣言,并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谪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裡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遊汗漫不知所底。” ********* 《迷羊》一:“在湖亭裡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閑行。”參見“ 汗漫遊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對“汗漫”的解釋包含三個核心義項。第一,形容水勢浩大或範圍廣闊,如《淮南子·俶真訓》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第二,引申為漫無邊際的言論或行事風格,清代《十洲記序》提到“徒觀其迹者,未嘗不以為迂怪汗漫”;第三,特指虛無缥缈的仙境,唐代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中“幾時回節钺,戮力掃欃槍。君臣重修德,猶足見時和”的注釋提及“汗漫”象征超然物外的境界。

《現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汗漫”屬書面語,多用于文學語境,例如:“汗漫的雲海淹沒了群山”“他的計劃太過汗漫,缺乏可行性”。兩本辭書均指出該詞源自古代“浩瀚不可掌控”的自然現象比喻,後演變為對抽象概念的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汗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廣大無邊際
    指空間或範圍極其廣闊、漫無邊際。例如《淮南子》中“汗漫之宇”即形容浩渺的宇宙。

  2. 渺茫不可知
    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或難以捉摸。如《淮南子》提到“汗漫,不可知之也”,後被引申為仙人名。

  3. 漫無标準/不着邊際
    多用于描述言論或行為缺乏依據、浮泛空洞。如“汗漫之言”指不切實際的話。


二、文學與曆史引用


三、現代用法示例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浩瀚”“渺茫”“散漫”等,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浩瀚”側重體量,而“汗漫”更強調無邊界的模糊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引用,可參考《淮南子》《金史》等文獻,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扒兒手保官渤溢不協暢春園昌符暢茂成家立業打情罵趣電勢動定鬥混江法典發科打趣分寸風礫否終複泰告變鞲緤關城官書漢王浩漾後靠懷書慌速速火媒講書祭酒間阻京兆鳥橛頭船犒勤料兒辂馬冒履迷鳥劘牙弄筆霹靂斧平地風雷撲摸潛包牽擾樵服親劄秋罷奇玩人兒三明沙洲食蘖壽旦雙金書幌四會縮地經岧嶢像季校銘绡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