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rn]∶告誡
伏願申饬将帥,慎固封守。——《宋史·田錫傳》
(2) [rebuke]∶斥責
将衆管事人一一申饬
(1).整饬;整頓。 漢 劉向 《說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檢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2).告誡。《宋史·田錫傳》:“伏願申飭将帥,慎固封守,勿尚小功。” 清 曾燦 《将立夏戒仆子亟治所田》詩:“豈敢自暇豫,徒以煩申飭。”
(3).饬令;指示。《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二年》:“請申飭監司、郡守,自今所屬闕官,以次攝事,勿得差非見任官。”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篷窗隨錄》:“ 籜石 請釐正 堯陵 兩疏,最為迂宂。奉旨申飭,可不録。”
(4).斥責。《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元普 ﹞遂将衆管事人一一申飭,并妻姪 王文用 也受了一番呵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學院惱了,傳了 彌軒 去,當堂核對筆迹,對明白了,把他當面痛痛的申飭一番。” 郭沫若 《斷斷集·<資本論>中的王茂蔭》:“ 王茂蔭 在嚴受申饬之後的第四天被調為兵部右侍郎。”
申饬是漢語中具有特定使用場景的動詞,其核心含義為上級對下級進行告誡、斥責,帶有嚴肅的訓誡性質。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釋義,可具體拆解如下:
告誡與訓斥
指通過嚴厲的言辭批評、責備他人,強調行為的正式性和權威性。
例:上司申饬下屬渎職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書面形式的警誡
在古代公文中特指以官方文書形式下達的斥責命令,常見于行政或軍事場景。
例:朝廷申饬地方官吏玩忽職守。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申饬:告誡;斥責。多用于上對下。”
“申饬:嚴肅地告誡、斥責(多用于上級對下級)。”
注:現代漢語中,“申饬”的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日常表達常以“批評”“訓斥”替代。
“申饬”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ēn chì,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通過正式或嚴肅的方式提醒、約束他人,常見于官方或上級對下級的指令。例如:
指對錯誤行為進行嚴厲責備,帶有訓斥意味。例如:
通過不同曆史文獻的用例可以看出,“申饬”兼具指導性和懲戒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含義。
抱璞冰窟兵員跛夫不了不當參乘禅衆鉏龃處逸徂遷大築洞明祋殳杜郵之賜斐然向風浮疑槁瘠果隻孤虛鼓妖汗浸浸含笑花毫不猶豫蚝珠畫冊黃師子健決監造家庭婦女稽括禁锢開掘開緖看笑話誇麗老小靈媪榴子鸾氛路心命蒂墨鴨内容炮犧乾陀羅軟木磚撒村生稼鼠韭綏勸索絶貪扣頭房微節問閲武具蝦虎閑郤小除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