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衣淡飯的意思、麤衣淡飯的詳細解釋
麤衣淡飯的解釋
粗布衣服,平常飯食。形容生活儉樸。 唐 呂岩 《沁園春》詞:“但麤衣淡飯,隨緣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
詞語分解
- 麤衣的解釋 亦作“麄衣”。粗布衣服。 漢 劉向 《說苑·敬慎》:“ 孫叔敖 為 楚 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後來吊。” 漢 劉向 《列女傳·梁鴻妻》:“乃更麄衣椎髻而前。” 北齊 顔之
- 淡飯的解釋 亦作“ 淡飰 ”。簡單、不講究的飯食。 晉 王獻之 《東近帖》:“若 獻之 弊于淡飰,飲得春風,氣惛亂言,故欲熱,復食酒,為腹可耳。” 宋 陸遊 《病思》詩:“數匙淡飯支殘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網絡擴展解釋
“麤衣淡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ū yī dàn fà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生活簡樸、不追求物質享受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
- 麤衣:指粗糙的布制衣服(“麤”是“粗”的異體字,讀作cū)。
- 淡飯:指簡單、清淡的飲食,與“粗茶淡飯”中的“淡飯”同義。
-
整體含義
形容穿着樸素、飲食簡單的生活狀态,強調安于清貧、不慕奢華的态度。常用于表達對物質需求淡泊的精神境界。
來源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呂岩(呂洞賓)的《沁園春》詞:“但麤衣淡飯,隨緣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
此句通過簡樸生活的描寫,傳遞出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
-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隱士、修道者或甘于清貧之人的生活狀态,也可用于自謙或勸誡他人節儉。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粗茶淡飯、布衣蔬食、清心寡欲。
- 反義詞:錦衣玉食、鐘鳴鼎食、窮奢極欲。
補充說明
該成語中的“麤”字現已較少使用,現代多寫作“粗衣淡飯”,但二者含義相同。其核心價值在于倡導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中“知足常樂”的理念相契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衣淡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衣着簡樸,生活簡單樸素的狀态。下面是對該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麤 (骨字旁,10畫) 衣 (衣字旁,6畫) 淡 (水字旁,11畫) 飯 (食字旁,9畫)。
來源:這個詞的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審美觀念,強調了人們應當過簡單、樸素的生活,并追求節儉、實用的品質。
繁體字:麤衣淡飯 (飯變為飯)。
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找到麤衣淡飯的古代寫法的具體記錄,因此無法提供相關信息。
例句:他生活得麤衣淡飯,不張揚卻充滿内涵。
組詞:衣食住行(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簡樸(******),儉樸(frugal),樸實(plain),節約(economical)等。
近義詞:樸素、簡樸、儉樸。
反義詞:奢華、豪華、奢侈。
希望以上相關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