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 著名石窟之一。位于 ********* 城東北,共編號五十七窟。創建于 南北朝 末期,迄于 元 代。璧畫内容豐富,并保存了許多漢文和回鹘文題記。是研究古代 高昌 地區佛教藝術的重要遺迹。
柏孜克裡克石窟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的重要佛教遺址,其名稱源自維吾爾語,意為“山腰”或“美麗的裝飾”。以下從多個角度對該詞進行詳細解釋:
1. 地理位置與基本構成
位于吐魯番市區東北約40公裡的火焰山木頭溝峽谷西岸,洞窟分三層修建于斷崖上,現存83個洞窟,其中40餘個存有壁畫,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
2. 曆史沿革
3. 文化與藝術價值
4. 近代遭遇與現狀
1904-1913年間,90%的壁畫被英、德、俄、日等國探險隊切割盜運,現散落于多國博物館。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遺址仍具重要學術價值。
總結
該詞不僅指代一處石窟群,更象征着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的縮影,以及近代文物流失的曆史教訓。
柏孜克裡克石窟是位于中國新疆*********自治區*********地區著名的佛教石窟群。下面将介紹柏孜克裡克石窟的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柏孜克裡克石窟指的是位于新疆*********自治區*********地區柏孜克裡克鎮附近的一處石刻窟群。這些石窟建造于公元4至14世紀期間,是中國地域最西端、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之一。
柏(木)孜(子)克(山)裡(裡)克(山)石(石)窟(穴) 部首:木、子、山、石、穴 筆畫:4、4、3、5、5、7、4、9、6
柏孜克裡克石窟這個詞來自于*********語音譯,原意為“柏孜克小村莊”。柏孜克指的是該地區的居民,石窟指的是石刻造像所在的洞窟。
柏孜克裏克石窟(繁體字)
柏孜克裏克石窟(古時漢字寫法)
遊客們在柏孜克裡克石窟前駐足觀賞。
柏孜克裡克、石窟
吐峪溝石窟、千佛洞
世俗建築、非宗教遺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