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戾的意思、昏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戾的解釋

愚昧而暴戾。《明史·外國傳一·朝鮮》:“ 恭愍王 妃 安氏 擇宗親 瑤 權國事。已及四年,昏戾信讒,戕害勳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昏戾”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詞由“昏”(愚昧、遲鈍)和“戾”(暴虐、乖張)組成,核心含義為愚昧且暴戾,既指思維混沌、判斷力低下,也包含性格殘暴、行事專橫的特點。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史·外國傳一·朝鮮》,描述朝鮮恭愍王妃安氏執政期間“昏戾信讒,戕害勳舊”,即因愚昧暴虐聽信讒言,殘害功臣舊部。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昏庸統治者:如曆史文獻中批判治國無道的君主。
  2. 批評性格缺陷:用于描述某人因愚鈍而做出錯誤決策,或因暴戾引發沖突的行為。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評述或文學作品中。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戾

“昏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愚昧糊塗、愚蠢無能。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戈”,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易經》中的“仁者乃遁世而隱,仁者昏庸而誅。”表示為人處于昏昧愚蠢之中,避世藏名求存。

在繁體字中,“昏戾”保持了相同的寫法和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不同于現在的簡化字。例如,它在西漢時期的寫法為“昝”,在東漢時期的寫法為“昏”。古人将其寫為這樣是因為當時字形比較複雜,而改革後的簡化字則更容易書寫和閱讀。

以下是一些使用“昏戾”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一直保持昏戾的狀态,沒有任何進步。

2. 這些政治家因為昏戾的決策而招緻了公衆的批評。

3. 學習是唯一能讓他擺脫昏戾狀态的方法。

組詞:昏庸、昏暗、愚昧、愚鈍等。

近義詞:愚蠢、愚笨、愚魯、癡呆等。

反義詞:聰明、智慧、明晰、聰慧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