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ookmark]∶為标志閱讀到什麼地方而夾在書裡的小片兒
用楓葉做的書籤
(2) [a title label pasted on the cover of a Chinese-style thread-bound book]∶書皮上标有書名的紙或絹的條兒
見“ 書籤 ”。
亦作“ 書籤 ”。1.懸于卷軸一端或貼于封面的署有書名的竹、牙片,紙或絹條。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二:“筆架霑窗雨,書籤映隙曛。” 清 唐孫華 《筆床》詩:“ 湘 竹離離欲作堆,書籤硯匣自追陪。”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然而第一葉及書籤,卻總得請書家一揮。”
(2).指代書籍。 唐 李商隱 《哭劉司戶》詩之一:“酒甕凝餘桂,書籤冷舊芸。” 清 黃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華峰放舟城東》詩:“忽聞 華峯 大呼至,排闥傾幾翻書籤。” 黃質 《貴池塢渡湖北埕古松歌》:“書籤畫軸紛披久,涼陰謖謖風生肘。”
(3).夾在書裡,作為閱讀進度标記的小薄片。多用紙或*********等制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冊天天被五小姐捧進捧出的 日本 書的美術書籤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動半步。”
書籤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均與标記閱讀位置相關:
本義:标記閱讀進度的實體工具
指夾在書本中用于标示已閱讀到哪一頁的薄片狀物品。傳統書籤材質多樣,如紙質、竹木、金屬、絲綢等,常帶有裝飾性圖案或文字。其核心功能是幫助讀者快速定位上次中止閱讀的位置,避免重複翻閱。該釋義源于古代閱讀習慣的實物載體發展。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5。
引申義:數字閱讀中的虛拟标記
隨着技術發展,"書籤"一詞延伸至電子領域,特指浏覽器或電子閱讀軟件中用于保存特定網頁地址(URL)或電子書頁數的功能。用戶通過添加書籤可快速訪問常用網頁或繼續閱讀電子内容,其作用等同于實體書籤的數字替代品。
來源參考:《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64179-1。
補充說明
"書籤"的實體形式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宮廷秘笈的"牙籤"标識(象牙制籤牌),後逐漸普及為大衆閱讀工具;其數字形式則伴隨20世紀90年代網絡浏覽器的"收藏夾"功能而廣泛使用。兩重含義均圍繞"中斷-續讀"的核心需求,體現了工具隨載體演變的適應性。
文化參考:宋代書籍裝幀研究(《中國印刷史》,張秀民著)。
“書籤”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定義
用于标記書籍閱讀進度的工具,通常夾在書頁中,記錄最後一次閱讀的位置。
材質與形式
功能擴展
浏覽器書籤
其他數字場景
傳統書籤聚焦于實體書籍的進度标記與美學價值,而電子書籤更側重高效管理和跨平台使用。兩者核心功能均為“記錄位置”,但載體和擴展用途隨技術發展産生差異。
冰箱鸧括撮算大願打張雞兒電鑒電旌釣竿手蹀跶端硯對分掇飾房間風月所公養光生官市海岸候選人擐甲執兵化治活頁冱霜角發斠準嘉言善狀拮掬斤重谲誕開境空室清野劻濟寬靜枯刻黎兜鍪躏藉璘璘亂離赧面呶嚷逆書叛國盤街炮食千一跷恠覃被鵲尾爐山川相缪上峰勝事沈潰食陳俗駡所向無前探會田宅望言遐外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