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的意思、明孝陵的詳細解釋
明孝陵的解釋
明太祖 ( 朱元璋 )墓。在 南京市 紫金山 (即 锺山 )南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陵前有石人、石獸群、神功聖德碑等。參見“ 孝陵 ”。
詞語分解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 孝陵的解釋 . 明太祖 陵,在今 南京市 東北 锺山 南面。 明 初置衛守護,故其地名 孝陵衛 。《明史·太祖紀三》:“辛卯,葬 孝陵 。諡曰 高皇帝 ,廟號 太祖 。” 清 趙翼 《過前明故宮基》詩:“ 孝陵
專業解析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與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及曆史文化背景進行闡釋:
一、詞源釋義
- 明:指朝代名稱,即朱元璋建立的明朝(1368–1644年),表明陵墓所屬的曆史時期。
- 孝陵:
- “孝”:核心含義為“善事父母”,引申為對祖先的尊崇與追思。朱元璋以“孝”為陵名,既體現其推崇儒家孝道倫理,亦彰顯對馬皇後(谥號“孝慈”)的敬重。
- “陵”:泛指帝王或諸侯的墳墓。《說文解字》釋為“大阜也”,後專指帝王墓葬建築群。此處指代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
- 整體含義:即“明朝以彰顯孝道為核心的皇家陵寝”,特指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後的合葬墓。
二、建築與文化象征
明孝陵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結合的典範:
- 布局創新:開創了明清兩代帝陵“前朝後寝”和“前方後圓”的布局模式,神道依山勢蜿蜒,石刻群莊嚴肅穆,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 文化内涵:其命名與設計深植于儒家禮制,通過神道石刻(文臣武将象征忠孝)、碑文(朱棣所立“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等元素,強化“君權神授”與“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
三、曆史地位與遺産價值
- 明清陵寝典範:作為明十三陵的藍本,其規制直接影響後世500餘年皇家陵墓建設。
- 世界文化遺産:2003年作為“明清皇家陵寝”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其“代表了明初建築和藝術的最高成就”。
權威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孝”“陵”的釋義。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中國考古學·明代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學術專著)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 Ming and Qing Imperial Tombs [EB/OL]. https://whc.unesco.org/en/list/1004, 2023.(國際官方認定)
- 南京市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所. 明孝陵官網. http://www.zschina.org.cn/mxl/(管理機構官網)
-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權威辭書)
本文内容由AI生成,旨在提供符合學術規範的詞義解析,主要參考文獻已标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皇後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名稱由來
- 因馬皇後谥號“孝慈高皇後”,且朱元璋推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故得名“孝陵”。陵墓始建于1381年,曆時30餘年建成,是中國明清皇家陵寝的典範。
2.建築特點
- 布局創新:明孝陵首創“前朝後寝、前方後圓”的陵宮布局,以及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等建築形式,影響了明清兩代帝陵規制。
- 神道設計:神道蜿蜒曲折,長達2400米,打破了傳統帝陵神道筆直的格局,兩側排列石獸、石人等石刻群。
3.曆史地位
- 文化意義: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築與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 承前啟後:其形制被北京明十三陵、清東陵等沿用,被譽為“明清皇家第一陵”,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4.現存遺迹
- 主要建築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碑亭、享殿、方城明樓等,其中“治隆唐宋”碑為清代康熙帝禦題,彰顯對朱元璋功績的推崇。
5.旅遊價值
- 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占地面積約170萬平方米,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曆史,是南京鐘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南京市文物局或世界遺産委員會的相關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庭北匈奴鞭辟秉文兼武不與朝旦窗籠除破蹉踬刀刃狄良突盧東軒伫鬥牙拌齒多嘴獻淺番塞扉畫高名觏止谷呱呱河沙華茂嘩拇活死人澆競交讬盡愛湨梁俊髦亢龍刳刀阃隩廓穹六神不安露地白牛羅齋矛盾論名垂萬古末卷破勝清出铩翅申抒師風矢忠不二私路隨地隨時泝流追源陶迳特質鐵靴政策壝埒舞絙無己鮮缟鄉郡飨醴憲眷襳褵小友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