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茫茫的意思、茫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茫茫的解釋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vast]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複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别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詳細解釋

(1).廣大而遼闊。《關尹子·一宇》:“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俯視 大江 奔,茫茫與天平。”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滄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鴻幹 者否?” 朱6*《苦熱》詩之一:“滾滾 長江 嗟還逝,茫茫大野喜雲封。”

(2).遙遠。 漢 荀悅 《<漢紀>論》:“茫茫上古,結繩而治。” 唐 楊衡 《桂州與陳羽念别》詩:“茫茫從此去,何路入 秦 關?” 清 陳維崧 《女冠子·本事》詞之二:“路茫茫,度海雲鬟亂,還宮繡帶長。” 龔爾位 《懷人》詩之二:“茫茫數千載,微言亦雲終。”

(3).渺茫;模糊不清。 漢 揚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聖人曼雲。” 唐 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茫茫十月交,窮陰千餘裡。” 宋 王安石 《吳任道說應舉時事》詩:“獨騎瘦馬沖殘雨,前伴茫茫不可尋。” 清 杜濬 《登金山塔》詩:“咄哉天咫尺,消息轉茫茫。” 陳其通 《萬水千山》第二幕:“夜霧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崗。”

(4).紛繁,紛雜;衆多。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隋書·音樂志上》:“茫茫億兆,無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九:“俯視 洛陽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寶劍歌》:“ 炎帝 世系傷中絶,茫茫國恨何時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 高誘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劉長卿 《經漂母墓》詩:“春草茫茫緑,王孫舊此遊。” 宋 王安石 《和農具詩·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茫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茫茫”是一個漢語形容詞,讀音為máng má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廣闊遼遠
    指空間或範圍無邊無際,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象。如“茫茫大海”“野茫茫”。
    例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 模糊不清
    形容視覺或感知上的朦胧狀态,如霧氣、夜色等。如“夜霧茫茫”“茫茫一片白霧”。

  3. 引申為渺茫或迷茫
    可表達對前途、命運等難以把握的複雜心境。如“茫茫的前景”“别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例句

  1. 自然描寫:
    “汽車在茫茫草原上行駛”,“雲海茫茫”。
  2. 抽象表達:
    “答案在茫茫數據中”,“思緒茫茫”。

四、近義詞與辨析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及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茫茫的意思

《茫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廣大無邊、模糊不清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它的左邊部首是“艹”(草字頭),右邊部首是“亡”(乂字旁),拆分後可以寫成“艹亡”。

它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

《茫茫》古書未見其用,隻是後世偶見。其中,茫茫一詞最早出自《後漢書·孔光列傳》:“予年五十九,一茫茫焉。”形容人倦怠不堪的樣子。

繁體

《茫茫》的繁體字為「漫漫」,讀音為“màn màn”。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茫茫曾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如古籍《説文解字》中将其寫作“忙忙”,表示繁忙、忙亂。在《爾雅》中寫作“蟒蟒”,用來形容長而粗大的樣子,比喻黑暗無邊或浩瀚無垠。然而,這些寫法如今已不再使用。

例句

1. 湛藍的海洋一望無際,讓人感到茫茫大海的寬廣。

2. 剛失去工作的他對未來感到茫茫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組詞

1. 茫茫無邊: 形容一片遼闊廣袤,沒有邊界。

2. 茫茫然: 形容迷茫、猶豫不決的樣子。

3. 茫茫太虛: 指天地浩渺的樣子。

近義詞

1. 渺渺:形容微小、模糊不清或廣大無邊。

2. 廣漠:形容遼闊、開闊無邊。

3. 紛紛:形容分散無序、繁雜。

反義詞

1. 明亮:與茫茫相對,表示光線明亮、清楚、明朗。

2. 明晰:表示清晰、明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