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入;貫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漾水》:“ 漾水 出 崑崙 西北隅,而南流注于 丑塗之水 。” 唐 呂岩 《憶江南》詞:“丹田流注氣交通,耆老反嬰童。” 梁啟超 《<變法通議>自序》:“紫血紅血,流注體内,呼炭吸養,刻刻相續,一日千變,而成生人。” 艾青 《雙尖山》詩:“鳥兒唱着,唱着,唱着,歌聲裡流注着熱情。”
(2).中醫外科病名。為多發性深部膿瘍。以其流竄無定,隨處可生,故名。由于邪毒稽留在肌肉筋骨裡面,以緻血氣不能正常流行而發生。初起漫腫疼痛、無頭,皮色不變,日久皮膚透紅一點,成膿熟則潰,易斂,但往往一處未愈,他處又起。《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流注》:“流注原有證數般,濕痰瘀風汗後寒,發無定處連腫漫,潰近骨節治難痊,此證本由脾胃弱,留結肌肉骨筋間。” 葉聖陶 《火災·悲哀的重載》:“大的是前年亡故的,頸間生了‘流注’,竟醫不好了。”
“流注”一詞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液體、能量或事物的流動貫注。
流注是中醫特有的病症名稱,屬于“瘡瘍”範疇,相當于西醫的膿血症、肌肉深部膿腫()。其核心特點如下:
病症特征
病因與分類
辨證論治
“流注”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強調流動性,而在醫學中專指一類深部膿腫疾病。中醫治療需根據病因(餘毒、暑濕、瘀血)選擇相應方劑,兼顧整體氣血調和。
《流注》(liú zhù)是一個動詞,意為水流形成注水。形容水流從高處迅速流下,類似注水一般。
《流注》這個詞由「氵」和「主」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流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流」意為水流動,「注」意為水流形成的注水。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水從高處流下的樣子。
《流注》的繁體字為「流注」。
在古時候,「流注」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雨後,山間小溪變成了一道道輕柔的流注。
2. 灌溉工人打開大閘,土地上立刻形成一片片清澈的流注。
1. 流淌:形容水或液體緩慢地流動。
2. 流水:指河流、溪流等水流。
3. 流動:指水、氣體、思想等不斷變動、推移。
4. 注入:把液體或氣體倒入到某個容器或物體内。
流淌、水流
停滞、岸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