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 著名石窟之一。位于 ********* 城东北,共编号五十七窟。创建于 南北朝 末期,迄于 元 代。璧画内容丰富,并保存了许多汉文和回鹘文题记。是研究古代 高昌 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遗迹。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重要佛教遗址,其名称源自维吾尔语,意为“山腰”或“美丽的装饰”。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该词进行详细解释:
1. 地理位置与基本构成
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北约4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西岸,洞窟分三层修建于断崖上,现存83个洞窟,其中40余个存有壁画,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
2. 历史沿革
3. 文化与艺术价值
4. 近代遭遇与现状
1904-1913年间,90%的壁画被英、德、俄、日等国探险队切割盗运,现散落于多国博物馆。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遗址仍具重要学术价值。
总结
该词不仅指代一处石窟群,更象征着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以及近代文物流失的历史教训。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位于中国新疆*********自治区*********地区著名的佛教石窟群。下面将介绍柏孜克里克石窟的词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柏孜克里克石窟指的是位于新疆*********自治区*********地区柏孜克里克镇附近的一处石刻窟群。这些石窟建造于公元4至14世纪期间,是中国地域最西端、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之一。
柏(木)孜(子)克(山)里(里)克(山)石(石)窟(穴) 部首:木、子、山、石、穴 笔画:4、4、3、5、5、7、4、9、6
柏孜克里克石窟这个词来自于*********语音译,原意为“柏孜克小村庄”。柏孜克指的是该地区的居民,石窟指的是石刻造像所在的洞窟。
柏孜克裏克石窟(繁体字)
柏孜克裏克石窟(古时汉字写法)
游客们在柏孜克里克石窟前驻足观赏。
柏孜克里克、石窟
吐峪沟石窟、千佛洞
世俗建筑、非宗教遗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