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賔實”。語本《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後即以“賓實”謂名聲與事功相稱。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總論》:“昔九品論人,《七略》裁士,校以賓實,誠多未值。”《隋書·李德林傳》:“至若臣者,本慚賓實,非勳非德,廁軒冤之流。” 宋 洪適 《兩宮加尊號賀皇帝表》:“ 舜 盡事親之道,益隆賔實之名。”
“賓實”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賓實”指真實可靠、不虛假的品質,形容言行舉止可信,無虛僞或僞裝。該詞強調名實相符,即名稱與實際相稱。
出自《莊子·逍遙遊》中的“名者,實之賓也”,意為“名稱是實際的附屬”。後演化為“賓實”,指名聲與事功相稱,即外在的名譽需與實際能力或成就匹配。
多用于形容人真誠可信的品格,例如:“他為人賓實,深受信賴。”也可在文學、哲學領域讨論名實關系時引用。
該詞較少用于現代口語,但在姓名中,“賓”表尊貴好客,“實”含真誠踏實之意,組合後寄托誠信靈活的期許。
賓實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宀部和屍部,總共有10個筆畫。 它的意思是客觀、實際的,反映了事物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這個詞彙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但它一般被認為是受到了古代儒家思想和哲學的影響。
古時候,在繁體字中,賓實可以寫作「賓實」。這個寫法沒有影響到它的含義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賓實的例句:
1. 這是一個賓實的事實。
2. 他的觀點很賓實,不受個人感情的幹擾。
3. 我們需要賓實地看待問題。
賓實這個詞語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1. 賓實觀點:客觀的觀點。
2. 賓實事實:真實的事實。
3. 賓實分析:客觀的分析。
它的近義詞包括:真實、客觀、實際。
而它的反義詞則是:主觀、虛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