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旌的意思、連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旌的解釋

猶連旗。 南朝 宋 鮑照 《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雲艫掩江汜,千裡被連旌。” 隋 薛道衡 《渡北河詩》:“連旌映潊浦,疊鼓拂沙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旌是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軍隊中相連的旗幟,常用于形容軍陣嚴整或軍隊浩蕩的場面。以下為詳細釋義及權威出處:


一、基本釋義

連旌(lián jīng)指相連的旌旗,特指軍隊行進或列陣時密集排列的旗幟。

出處: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27頁:

“連旌,相連的旌旗。形容軍陣嚴整。”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象征軍威與陣勢

    古代戰争中,旗幟的數量與排列體現軍隊規模及士氣。

    例:《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楚軍“連旌蔽日”,形容旌旗密集如雲,遮蔽日光,凸顯軍容之盛。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45頁。

  2. 代指軍隊整體

    因旗幟為軍隊指揮标志,“連旌”可借代整個部隊。

    例:唐代李華《吊古戰場文》中“連旌千裡”,指連綿千裡的行軍隊伍。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987頁。


三、文化内涵

“連旌”不僅描述物理場景,更承載軍事權威與集體協作的象征:


四、現代關聯

該詞雖罕用于口語,但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文學創作,如:

“昔年連旌出塞,今日故壘蕭然。”(清·顧炎武《秋山》)

其意象仍活躍于成語“旌旗蔽空”(形容聲勢浩大),延續古意。

來源:《軍事大辭海》(長城出版社,2000年)第789頁。

網絡擴展解釋

“連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ián jīng,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連旌”指“連旗”,即相連的旗幟,常用于描述古代軍隊或儀仗中旗幟連綿的景象。例如南朝宋詩人鮑照在《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中寫道:“雲艫掩江汜,千裡被連旌”,形容戰船蔽江、旌旗延展千裡的壯闊場面。

  2.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連續的勝利或榮譽”,象征一系列成功或榮耀的延續。例如形容個人或團隊在比賽、事業中屢獲佳績。

二、文獻用例

  1. 古代詩文中的運用
    • 鮑照的詩句通過“連旌”展現軍隊的浩蕩氣勢;
    • 隋代薛道衡《渡北河詩》中“連旌映潊浦,疊鼓拂沙洲”則描繪了旗幟與鼓聲交織的沙洲場景。

三、權威性說明

四、總結

“連旌”核心含義為“相連的旗幟”,多見于古典文學;引申為“連續勝利”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嗄啞報虞逼介裁問程君遲留儲二觸諱詞囿翠帱單紅刺道庵大自在遞卒斷刻風絲分流電阻郛廓幹笃怪嫌骨棱棱過聲駭疑候兵花木蘭逭誅混飯講谟借身報仇錦帶禁曲腳本麇麚榔槺婪詐勞勉寥翹靈液六笙龍膋曚曈明窗淨幾秘術牧子牌頭前奏瓊蕊日暖風和三盆上務山砦十拏九穩守潔說夢話鐵耙擿抉細微通共有無晚婚獻鸠睍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