诨名的意思、诨名的詳細解釋
诨名的解釋
綽號;外號。《水浒傳》第二九回:“那厮姓 蔣 名 忠 ,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 蔣門神 。” 茅盾 《小巫》二:“臨走的時候,那隊長忽然叫着老爺的诨名說道:‘ 太歲爺 ,你放心!我們悄悄地裝扮好了去,決不會露馬腳!’” 沙汀 《一個秋天的晚上》:“他叫 謝開太 ,诨名 老娃 。”
詞語分解
- 诨的解釋 诨 (諢) ù 開玩笑,诙諧可笑的話:诨話。诨名(外號)。诨號。 專以打诨逗趣的人:“思明愛優诨,寝食常在側”。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名的解釋 名 í 人或事物的稱謂:名字。名氏。名姓。名義。名分(坣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為名,行騙錢之實。 叫出,說出
專業解析
诨名,又稱外號、綽號,指根據人物的外貌、性格、行為、職業等特點,以戲谑、幽默或形象化的方式所起的非正式名字。它通常帶有調侃、親昵或諷刺的意味,是民間語言中一種生動活潑的表達形式。
詳細釋義:
-
性質與特點:
- 非正式性: 诨名不同于正式姓名或官稱,主要在非正式場合、熟人之間或特定群體内使用。它反映了民間對人物的個性化認知和評價。
- 形象性與概括性: 诨名往往抓住人物最顯著、最典型的一個或幾個特征(如外貌特征“大胡子”、“矮腳虎”;性格特點“鐵公雞”、“笑面虎”;行為習慣“瞌睡蟲”;職業特長“神算子”、“飛毛腿”等),用精煉、形象的語言進行概括。
- 情感色彩: 诨名通常帶有特定的情感色彩。它可以是親切、喜愛的(如“小胖墩”、“開心果”),也可以是戲谑、調侃的(如“迷糊蛋”、“二愣子”),甚至是諷刺、挖苦的(如“馬屁精”、“吝啬鬼”)。其情感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流傳性: 诨名一旦被接受,往往在特定圈子或更廣範圍内流傳開來,有時甚至比真名更為人所熟知。
-
來源與用途:
- 來源廣泛: 诨名可以源于外貌、體态、言行舉止、性格脾氣、特殊經曆、職業特長、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
- 社會功能: 诨名具有豐富的社會功能:
- 标識功能: 能快速、形象地指代特定人物。
- 評價功能: 隱含了命名者或社會群體對該人物的看法和評價。
- 情感表達功能: 傳遞親昵、戲谑、諷刺等複雜情感。
- 幽默功能: 增加語言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 群體認同功能: 在特定群體(如同學、同事、朋友)中,诨名能增強成員間的熟悉感和親密感。
-
字源解析(“诨”的含義):
- 字“诨”本身就有戲谑、逗趣、開玩笑的意思。在古代戲曲中,“诨”指插科打诨,即演員即興添加的滑稽語言或動作,目的是逗樂觀衆。因此,“诨名”一詞本身就點明了這類名字帶有戲谑、幽默的性質。
實例:
- 文學作品中常見诨名,如《水浒傳》中的“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等,都是根據人物特點所起。
- 日常生活中,朋友間根據體型叫“大個兒”、“小不點”,根據性格叫“悶葫蘆”、“話痨”等,都屬于诨名。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對“诨名”一詞有準确、精煉的定義和解釋。)
-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辭海》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其釋義更為詳盡,常包含詞源、用法、文化背景等信息,是理解“诨名”内涵的重要參考。)
-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魯迅先生在文中曾提及綽號/诨名的民間性與生命力,體現了其在社會文化層面的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诨名”指姓名以外的稱呼,通常稱為“綽號”或“外號”,主要特點如下:
-
定義與特點
诨名是由他人賦予的稱呼,需經公衆認可後廣泛使用。其傳播主要依賴口耳相傳,而非文字記錄,與個人主動取的“别號”“齋號”有明顯區别。
-
文化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常見诨名,用于凸顯人物特征。例如《水浒傳》中的“蔣門神”,或茅盾《小巫》裡“太歲爺”這類稱呼,均通過诨名增強角色辨識度。
-
社會屬性
诨名通常反映個體的外貌、性格或行為特點,可能帶有褒貶色彩。例如沙汀筆下的“老娃”,生動體現了诨名在現實中的實際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诨名案例,可參考《水浒傳》等經典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參星草豆蔻扯縴拉煙慈闱蔥海單文孤證德威地理信息東平獻頌督學放謌奉教富埒陶白附同歌風碑鸹捋瓜熟蒂落歸祔華彩護蜜駕禍健訟簡賢任能鹫岩枯淡憀悢離堂留影路福落潮貿市朦蔽泥瓦匠普客千瓦青雨親用窮埜七字譜去如黃鶴日阕深怪設圈套帥司雙宿雙飛送聘溯回逃比騰踐恸怛蛻骸威物文獻汙劣相伴遐振脅奪息交信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