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叔的意思、癡叔的詳細解釋
癡叔的解釋
晉 王湛 兄弟,宗族皆以為癡。 武帝 ( 司馬炎 )每見 湛 兄子 王濟 ,常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後 濟 漸得 湛 實,因答曰:“臣叔不癡。”并推其才在 山濤 以下, 魏舒 以上。 湛 于是顯名。見《晉書·王湛傳》。後用以為典。 唐 杜牧 《使回枉唐州崔司馬詩兼寄四韻因和》:“癡叔去時還讀《易》, 仲容 多興索銜杯。”參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詞語分解
- 癡的解釋 癡 ī 傻,無知:癡人說夢。癡鈍。癡愚。白癡。 精神失常,瘋癫:發癡。癡癫。 入迷,極度迷戀:癡心。癡情。 謙辭,白白地:癡長(僴 )(說自己白白地比對方大若幹歲)。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
- 叔的解釋 叔 ū 兄弟排行次序第三:伯、仲、叔、季。 父親的弟弟,亦稱跟父親同輩而年紀較小的男子:叔父。大叔。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 拾:“九月叔苴”。 '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癡叔”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文化背景理解:
一、基本釋義
- 發音:chī shū(拼音)
- 本義:特指晉代名士王湛。他因性格内斂、不善言辭,被族人誤認為愚鈍,直至其才華被侄子王濟發現後才得以正名。
二、典故出處
出自《晉書·王湛傳》:
- 王湛出身名門卻寡言少語,被家族視為“癡人”。
- 晉武帝司馬炎曾調侃王濟(王湛侄子):“你家癡叔還活着嗎?”
- 王濟後來與王湛深入交談,發現他精通《周易》且見解獨到,感歎:“臣叔不癡!”
- 王湛因此聲名鵲起,官至汝南内史。
三、語義演變
- 原指:表面愚鈍實則大智若愚之人(如王湛)。
- 引申義:部分語境中可形容對某事物極度專注或執着者,但此用法需謹慎,易與“書癡”“戲癡”等通用表述混淆。
四、文學引用
唐代杜牧《使回枉唐州崔司馬詩》中“癡叔去時還讀《易》”一句,即以王湛讀《周易》的典故暗喻隱逸高士。
注意:現代使用該詞時,建議優先采用其曆史典故含義,避免與普通“癡迷”概念混淆。若需表達單純沉迷之意,更推薦使用“癡迷者”“發燒友”等現代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癡叔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有過分執着、迷戀或癡迷的狀态。下面将逐一解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癡叔的拆分部首是疒和叔,疒是一個表示疾病的部首,叔是一個經常出現在姓氏中的部首。其筆畫數為12。
來源:
癡叔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癡叔馮》中。小說以一位癡迷于書法的叔叔為主角,描寫了他對書法的無盡熱愛和執着。
繁體:
癡叔的繁體字為癡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癡叔一詞常以草書或篆書形式書寫。古時候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他對音樂癡叔一般,整天都埋頭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2. 我的朋友是一個攝影癡叔,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拍攝美麗的風景。
組詞:
癡迷、癡心、癡情、癡呆等。
近義詞:
迷戀、沉迷、傾心、愛慕等。
反義詞:
冷漠、淡漠、無動于衷、無所謂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