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mile of the insignificant craftsmanship] “蟲”指蟲書,“刻”指刻符。蟲書、刻符是秦書八體中的二體,是西漢學童必習的小技。雕琢蟲書,篆寫刻符。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用于比喻詩、文的寫作。
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漢· 揚雄《法言·吾子》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按,“蟲”指蟲書,“刻”指刻符,各為一種字體。後以“雕蟲篆刻”喻詞章小技。 南朝 梁 沉約 《答陸厥問聲韻書》:“是以 子雲 譬之雕蟲篆刻,雲壯夫不為。”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蟲篆刻之學,以此進至乎公卿。”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適承 元 明 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亦作“ 雕蟲刻篆 ”。 明 高濂 《玉簪記·下第》:“不須淚漣。有日眉揚額點,且自雕蟲刻篆,我這裡儘清閒。”一說,“雕蟲”猶“蟲鏤”(“彤鏤”),“篆刻”猶“瑑刻”。參閱 蔣禮鴻 《義府續貂》。
彫蟲篆刻:蟲書、刻符分别為 秦 書八體之一, 西漢 時蒙童所習。因以“彫蟲篆刻”喻詞章小技。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彫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亦省作“ 彫篆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敢寓言於彫篆,庶髣髴於衆妙。” 李周翰 注:“彫篆,謂文字也。” 宋 秦觀 《論議下》:“彫篆相誇,組繪相侈,苟以譁世取寵而不適於用。”
“雕蟲篆刻”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漢代揚雄的《法言·吾子》,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出處與字面義
“雕蟲”指雕刻蟲書(一種篆書變體),“篆刻”指書寫刻符(古代符信字體),兩者均為秦代八種書體之一,屬于學童啟蒙階段學習的小技藝。漢代揚雄以“童子雕蟲篆刻”比喻這些技能微不足道,并稱“壯夫不為”。
引申含義
成語現多用于貶義,形容詩文或藝術創作中的技巧過于瑣碎,缺乏深遠價值,如“詞章小技”。例如南朝沈約在《答陸厥問聲韻書》中引用此語,表達對雕琢文字的不屑。
用法與語境
文化背景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文人輕視技術性雕琢、重視思想内涵的價值觀,常用于自謙或批評他人作品拘泥形式。
例句:
“是以子雲譬之雕蟲篆刻,雲夫不為。” —— 沈約《答陸厥問聲韻書》
該成語既保留了古代書體的曆史痕迹,也承載了對文藝創作重形式輕實質的批判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