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笙和篪,均古管樂器。篪,竹制,單管橫吹。《管子·輕重丁》:“齊鐘鼓之聲,吹笙篪。”
“笙篪”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指兩種古代管樂器的組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笙:一種簧管樂器,殷周時期已流行。通常由17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其中3根不發音)插于銅鬥中構成,演奏時通過吹吸氣流振動簧片發聲,能演奏和音。現代改良後有22至32簧笙及加鍵笙,多用于伴奏、合奏或獨奏。
篪(chí):竹制單管橫吹樂器,形似笛子,有八孔。古代常用于雅樂,音色渾厚,常與埙合奏,象征和諧。
“笙篪”合稱時,特指這兩種樂器的搭配使用。據《管子·輕重丁》記載:“齊鐘鼓之聲,吹笙篪”,說明其常用于鐘鼓樂中,增強音樂層次感。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詞典及文獻釋義,若需進一步了解樂器形制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辭海》《管子》等典籍。
笙篪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笙”和“篪”。在漢字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笙的拆分部首是竹(⺮),筆畫為6劃;篪的拆分部首是⺁(亅),筆畫為12劃。
笙篪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傳統樂器的名稱,在古代樂器中屬于吹奏類的樂器。笙是一種由竹子制成的管樂器,篪則是一種由竹子制成的簧樂器。這兩種樂器都是以竹子為主要材料,通過吹氣或吹氣引出聲音。
在繁體字中,笙篪的寫法為“笙篪”;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兩個字分别寫作“笙”、“⺁卷”(篪的古代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笙篪的例句:
1. 他用笙篪吹奏起了那首動聽的曲子。
2. 民間樂團演奏笙篪曲目,吸引了衆多觀衆。
3. 他在琴聲中拿起笙篪,為大家帶來了歡樂。
下面是一些笙篪相關的組詞:
1. 笙箫(shēng xiāo):指用笙和箫(一種竹制樂器)組成的樂器組合。
2. 篪筚(chí bì):指笙篪和筚篥(一種古代吹奏樂器)的合奏。
3. 笙調(shēng diào):指以笙為主要樂器的樂曲。
以下是一些與笙篪相關的近義詞:
1. 箫笛(xiāo dí):指箫和笛子的合奏。
2. 龍笛(lóng dí):龍號和笛子的合奏。
3. 箫簧(xiāo huáng):指箫和簧管的合奏。
笙篪的反義詞是其他類型的樂器,如弦樂器和打擊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