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式門鎖的供開關的把手。 茅盾 《子夜》十四:“忽然書房門上的鎖柄一響, 吳荪甫 像從噩夢中警醒直跳了起來。”
“鎖柄”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含義(實物指代)
指新式門鎖上用于開關的把手,屬于具體物件。例如茅盾《子夜》中描寫:“忽然書房門上的鎖柄一響,吳荪甫像從噩夢中警醒直跳了起來。”此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和日常描述。
引申含義(成語比喻)
在極少數語境下,“鎖柄”被引申為“掌握權力或決定事情走向的關鍵人物”,類比古代鎖具中控制開關的核心部件。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提示:若需進一步驗證比喻義,建議查閱權威成語詞典或結合更多文學用例。當前主流解釋仍以實物部件為主。
《鎖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鎖的手柄或把手部分。
《鎖柄》由部首“金”和“木”組成。
部首“金”表示與金屬相關,筆畫數為8。
部首“木”表示與木材相關,筆畫數為4。
《鎖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鎖大多是木制或金屬制的,用來保護財物的安全。鎖的柄部分通常用以握住、打開或關閉鎖。因此,人們稱之為“鎖柄”。
《鎖柄》的繁體字為「鎖柄」。
在古代漢字中,鎖柄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但大緻上,“鎖”字的形狀保持不變,而“柄”字則可能發生變化。古代漢字書法注重藝術性和個人風格,所以在字形大小和筆畫結構上可能有所變化。
使用《鎖柄》這個詞語的例句如下:
1. 他拿住鎖柄,輕輕地旋轉,門鎖隨之打開。
2. 這個古代鎖的鎖柄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紋。
與《鎖柄》相關的組詞有:
1. 鎖匙:開啟鎖的工具。
2. 把手:物體的手柄或抓握部分。
3. 古代:舊時代,過去的曆史時期。
與《鎖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鎖把:與鎖具相關的把手或手柄。
2. 鎖柄:與鎖相關的手柄或把手。
3. 掌握:抓住或握住某物。
與《鎖柄》意思相反的詞語為:
1. 鎖體:鎖的主體部分,不包括手柄。
2. 解鎖:打開鎖、解除鎖定。
3. 遊離:脫離、分離或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