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奇服的意思、奇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奇服的解釋

(1).新奇的服裝;新奇的服飾。《周禮·天官·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宮。” 漢 賈誼 《新書·服疑》:“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貴賤。”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楊恭政》:“箱中有奇服,非綺非羅,製若道人之衣。”

(2).比喻高潔的志行。《楚辭·九章·涉江》:“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王夫之 通釋:“奇,珍異也。奇服,喻其志行之美,即所謂修能也。” 清 方文 《送蕭赓九北歸》詩:“偏我與爾好奇服,四海茫茫罕知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奇服”的漢語詞典釋義

“奇服”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指奇異、與衆不同的服飾,常帶有文化或審美上的特殊意涵。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溯源

    • 奇:本義為“特殊、罕見”,《說文解字》釋為“異也”(指不同于常态)。
    • 服:泛指衣冠穿戴,《廣韻》注為“衣服,身所服也”。

      二字組合後,字面意為“罕見的裝束”,引申為标新立異、突破常規的衣着。

  2. 典籍用例與内涵

    • 《楚辭·九章·涉江》:“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此處的“奇服”象征屈原高潔的志趣與不流于俗的品格。
    • 《後漢書·輿服志》 記載漢代禮制中“奇服”指不合典制的服飾,暗含禮法約束意味。
    • 文化象征:古代文獻中,“奇服”多關聯文人隱士的孤傲(如屈原)、異域風俗(如《史記》描述西域服飾),或道教方士的獨特裝束。
  3. 現代詞典釋義

    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

    奇特的服裝;與衆不同的衣着,多用于形容古代特立獨行者的裝束或異族服飾。

  4. 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奇服”一詞使用頻率降低,但仍在文史領域保留原義。當代更常用“奇裝異服”表達類似概念,且略帶貶義色彩,指過于怪誕、不合時宜的打扮。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權威典籍及辭書):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廣韻》(宋本影印版)
  3. 屈原《楚辭》(中華書局輯注本)
  4. 範晔《後漢書·輿服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5. 《史記·大宛列傳》(通行注釋本)
  6.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7.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奇服”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字面意義:新奇的服飾

指與衆不同的服裝或裝飾,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1. 《周禮·天官·阍人》提到“奇服怪民不入宮”,強調宮廷對奇裝異服的禁令。
  2. 曹植《洛神賦》中“奇服曠世,骨像應圖”,形容洛神穿着罕見的華美服飾。
  3. 現代用法如“奇裝異服”,指标新立異的穿着(參考企業名稱“上海奧世奇服飾”)。

二、比喻意義:高潔的志行

在文學作品中常以服飾象征品德,例如:

  1. 《楚辭·涉江》中“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屈原以“奇服”比喻自己堅守的高尚情操。
  2. 清代方文詩句“偏我與爾好奇服”,借服飾表達對志同道合者的贊賞。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或現代案例,可參考漢典、《新書·服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擦膀奧域白榻榜例邊坐不多采工猜怨吃不了齒牙爲猾初交蠢人觸手可及大君子丁力遏閟伐荻人風雨蕭條佛光膚使拱枓還妾合家厚厚後坐花間四友華臧火紙金地筋角緊缺濟然稷禼翁壸奧枯魚涸轍牢愁老乞婆理劇曆世磨鈍黎物麗狀漂母飧撇嵌青路欺天罔人屈受饒情颡根神主石聳動聽聞送佥綏靜特嫌鐵杵成針鳀冠讬勢握瑜懷瑾五袴讴哓哓不休斜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