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貢的意思、地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貢的解釋

出自土地的貢物、賦稅。《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 鄭玄 注:“地貢,貢地所生。”《周禮·地官·大司徒》:“乃分地職,尊地守,制地貢,頒職事焉。” 鄭玄 注:“制地貢謂九職所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貢是古代中國賦稅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諸侯或地方向中央朝廷進獻的土地所産之物,屬于實物稅的一種形式。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方面:


一、字義與制度内涵

“地”指土地、地域,“貢”意為進獻、納貢。合稱指基于土地物産的地方進貢義務,源于先秦時期的“九貢”制度。《周禮·天官·大宰》載“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其中“物貢”(即地貢)要求諸侯按封地特産進獻,如絲麻、礦産、珍禽等。唐代孔穎達疏解《尚書·禹貢》時強調“任土作貢”,即依據土地適宜性确定貢品品類。


二、曆史實踐與特征

  1. 非貨币性:以實物為主,如唐代劍南道貢錦、江淮貢茶,體現地域經濟差異。
  2. 政治象征:兼具賦稅與臣服意義,《禹貢》中“厥貢漆絲”即體現地方對中央的歸屬義務。
  3. 制度演變:秦漢後逐漸與田賦合并,但唐宋時期仍存“土貢”形式,明代《大明會典》詳載各地貢品清單。

三、文化延伸

地貢制度衍生出“任土作貢”“貢賦惟均”等治理理念,成為古代“均平”賦稅思想的實踐基礎,亦反映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分配關系。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解析九貢制度
  2. 孔穎達《尚書正義》對《禹貢》的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大明會典·戶部·土貢》制度記載(國家圖書館影印本)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周禮》原文庫:ctext.org/zhou-li
  5.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數據庫”:history.cass.cn(需機構訪問權限)

網絡擴展解釋

“地貢”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中的一個術語,核心含義為出自土地的貢物或賦稅。根據文獻記載和解釋,其具體内容可歸納如下:

1.核心定義

“地貢”指古代從土地産出的物品中征收的貢賦或稅收,屬于早期賦稅形式之一。其征收依據通常是土地的自然産出物(如糧食、特産等),而非貨币。

2.文獻出處

3.曆史作用

作為“九職所稅”的一部分,地貢制度旨在平衡不同地區的物産差異,通過征收實物稅滿足國家財政需求,同時體現“因地制宜”的治理思想。

4.現代延伸

在現代語境中,“地貢”偶爾被用于文學或比喻性表達,例如描述對土地的奉獻(如“為生養她的土地貢獻一縷芳香”),但其原意仍與古代賦稅制度緊密關聯。

如需更詳細的古代賦稅制度研究,可參考《周禮》及相關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本誠表草表見草碼纏商朝陵赪桐城洫沉心靜氣癡拙淳精次春從打訂期第三國際嘟唸風陵丐食稿門鈎絡帶管送的晃搭惶駴化生女匠意交尾家翁金注祭七積數款步臘劑連席縻绠冥目缪錯默告模锓攀緣辟喻蹊道茕孑七十二行群婚劬心沙皇石妖稅目司馬中鎖梁探兵探聽統禦屠市枉墨矯繩污水坑險世絃外遺音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