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的偵察兵。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倉空戰卒饑,月黑探兵錯。” 宋 梅堯臣 《故原戰》詩:“落日探兵至,黃塵鈔騎多。”
“探兵”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指軍中的偵察兵,主要職責為探查敵情、傳遞情報。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探兵”由“探”(偵察)和“兵”(士兵)組成,字面含義即執行偵察任務的士兵。其職能類似于現代偵察兵,負責在戰場前哨觀察敵情、地形等信息。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韓愈與李正封的《晚秋郾城夜會聯句》提到“倉空戰卒饑,月黑探兵錯”,描述探兵在夜間執行任務時的混亂場景;宋代梅堯臣的《故原戰》中“落日探兵至,黃塵鈔騎多”則描繪了探兵與敵軍騎兵的遭遇戰。
功能特點
相關詞彙擴展
使用限制
“探兵”為曆史詞彙,現代軍事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及曆史研究場景。
補充說明: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拼音為tàn bīng,繁體字寫作“探兵”。
《探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手”和“兵”兩個部首組成。
下面是字的具體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手(扌)和兵(八刂)
筆畫:手部首有4畫,兵部首有4畫
《探兵》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漢字的繁體形式為「探兵」。在古代,人們使用「探兵」這個詞來形容探查敵情的行為。探兵由斷兵合并而成,表示對敵軍的偵查和探查。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探兵」的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探」字由「童」和「手」組成,「兵」字由「丁」和「兒」組成。
以下是《探兵》的例句:
他們派出探兵,試圖了解敵軍的部署情況。
下面是一些與《探兵》相關的組詞:
探查、探尋、探索、探詢
近義詞:偵察、偵查、探測
反義詞:暴露、揭露、展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