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仆役。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
(2).指差役。《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被搜撿的那些士子,也有解開衣裳,敞露胸懷的,也有被那班下役伸手滿身上混掏的。”
“下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仆役
指身份低微的仆人、傭人。例如,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中提到:“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通過這一描述,強調即使身份低微的仆役,也可能具備高尚品德。
差役
指官府或特定場合中執行雜務的低級官吏。如《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描寫科舉考場時寫道:“被搜撿的那些士子……也有被那班下役伸手滿身上混掏的。”,反映了差役在公務中的具體職責。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引用和字義分析,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閱微草堂筆記》《兒女英雄傳》等原著。
下役(xià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下班、下工作崗位或者下來輪到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意思。
下役的部首是“彳”(chuò),總共有5個筆畫。
下役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字“彳質”(chì zhí),表示走路時的足迹和腳印。隨着意義的擴展,下役逐漸演變為代表下級、下班、下工作崗位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下”和“役”都保留了原始的字形,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下役的寫法并沒有固定的形式,常見的變體有“下役”,“下翼”,“下弋”等。
1. 現在下役了,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2. 明天輪到我下役,我要好好準備。
- 下班:指工作時間結束,離開工作崗位。
- 下課:指學校教室的課程結束,學生離開教室外出或回家。
- 下關:指越過關口、關隘,往下一段路程。
- 下崗:指工作崗位被取消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暫時失業。
- 離職:指主動辭去工作,離開原來的職位。
- 上任:指開始擔任某個職務。
- 上崗:指進入工作崗位開始工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