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國際的意思、第三國際的詳細解釋
第三國際的解釋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of 1919-1943] 即共6*産國際。全世界共6*産6*黨和共6*産主義組織的國際聯合組織。1919年在列甯領導下成立,1943年解散
詞語分解
- 第三的解釋 詳細解釋複姓。 漢 田廣 孫 田癸 為 第三 氏。見 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三十。
- 國際的解釋 在各國及其公民之間或中間;關于各國的交往;由兩個或更多國家參加;兩個或更多國家共有或影響兩個或更多國家國際交往國際地位國際關系國際法國際音标國際标準國際博覽會詳細解釋.國與國之間;世界各國之間。如: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第三國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第三國際(又稱共産國際)是1919年至1943年間由列甯領導的國際共産主義組織,旨在推動全球無産階級革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别稱
第三國際全稱為“共産國際”,是繼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和第二國際後的第三個國際性革命組織。其名稱“第三”既體現曆史延續性,也區别于前兩個國際的改良主義傾向。
2.成立背景
- 曆史契機: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緻第二國際瓦解,十月革命後各國共産黨興起,需統一革命力量。
- 成立時間與地點:1919年3月2日,30國代表在莫斯科召開會議,通過列甯起草的《共産國際宣言》等文件,正式宣告成立。
3.組織原則與任務
- 理論基礎:以馬克思列甯主義為指導,實行民主集中制。
- 核心目标:推翻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建立無産階級專政,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
- 運作方式:各國共産黨作為其支部,需服從國際統一領導。
4.曆史作用與影響
- 推動革命:支持蘇聯建設,援助殖民地解放運動,指導多國共産黨(如中國共産黨)發展。
- 争議與局限:過度集中領導曾導緻部分政策脫離各國實際,如對中國革命早期的影響。
5.解散原因及時間
1943年5月,為適應反法西斯戰争需求,并促進各國共産黨獨立決策,共産國際執委會決定解散。6月10日正式結束運作。
擴展補充:第三國際鼎盛時涵蓋70餘國共産黨組織,成員超400萬。其曆史标志着國際共運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化,但也因時代變遷顯現局限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第三國際這個詞是指國際************運動中的一個組織,也稱為共産國際。它成立于1919年,旨在推動世界範圍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立無産階級專政的國家。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第(部首:竹)、三(部首:匕)、國(部首:囗)
- 筆畫:第(筆畫:6)、三(筆畫:3)、國(筆畫:8)
來源:
「第」表示次序和序列,常用于計數的表達中;
「三」表示數字3;
「國」表示國家或國際關系。
繁體字:
第三國際
古時候漢字寫法:
第三國際
例句:
他加入了第三國際,緻力于推動************事業的發展。
組詞:
第四國際、國際************運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
近義詞:
共産國際、國際共運
反義詞:
資産階級國際、國際資本主義運動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