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默申告。 明 張居正 《答按院陳公文衡核事實書》:“僕以菲薄,謬膺重寄,事無大小,必默告於天地祖宗列聖而後行。”
“默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ò gào,其核心含義為“默默申告”,指以無聲或内心的方式表達訴求或告知。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不通過公開或言語表達,而是以沉默、内心活動的方式向他人或神明陳述、禀告。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一種莊重或私密的溝通形式。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明代張居正的《答按院陳公文衡核事實書》:“僕以菲薄,謬膺重寄,事無大小,必默告於天地祖宗列聖而後行。”
此處“默告”體現張居正處理事務前向天地、祖先默默禀告的鄭重态度,帶有儀式感和敬畏心。
詞性結構
“默告”是帶有古典色彩的詞彙,核心為“無聲申告”,適用于描述莊重、私密的表達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張居正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默告,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mò gào。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為黑字源,右邊的部首為後字旁。它的筆畫數目為13畫。
默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由“默”和“告”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默”表示沒有聲音或者不發表言辭,而“告”表示傳達信息、通知别人。因此,默告表示通過沒有聲音或者不發表言辭的方式,傳達信息或者通知他人。
在繁體字中,默告寫作「默告」,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默告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一些細微的差别。具體來說,古時候的寫法中,“默”字的右邊有一個口字旁,而“告”字的右邊是由語字旁和戈字旁構成的。
以下是默告的一些例句:
1. 我希望通過默告你知道我的心意。
2. 他不善言辭,總是默告着自己的想法。
3. 我們通過默告來傳遞重要的訊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與默告相關的組詞有:默不做聲、默默無聞、默契、默示、默哀等。
近義詞包括:默然、靜默、寡言等。
反義詞包括:喧嚣、大聲、直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