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絡帶的意思、鈎絡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絡帶的解釋

亦作“ 鉤落 ”。亦作“ 鉤落帶 ”。一種束腰帶。《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童謡曰:‘ 諸葛恪 ,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閤。’……鉤落者,校飾革帶,世謂之鉤絡帶。”《北堂書鈔》卷一二八引 晉 張勃 《吳錄》:“鉤落者,革帶也,世謂之鉤落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絡帶是中國古代服飾中一種特殊的腰帶形制,最早見于北方遊牧民族服飾體系,後經漢唐時期逐漸融入中原服飾文化。該腰帶以皮革為基底,兩端裝有金屬材質的鈎狀飾件與環狀帶扣,通過鈎環相扣實現束腰功能。其名稱源自"鈎絡"二字的本義:"鈎"指金屬彎鈎構件,"絡"則描述帶身編織纏繞的工藝特征。

據《中國服飾史》記載,鈎絡帶在漢代已作為武官常服配飾出現,帶身常鑲嵌鎏金銀片或寶石,帶鈎形制多作虎首、螭龍等獸形紋樣,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考古發現如内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壁畫、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銀帶具等實物證據,印證了其帶鈎與帶扣采用失蠟法鑄造,表面多錾刻雲雷紋或忍冬紋的工藝特征。

這種腰帶的流行反映了古代中原與邊疆民族的文化交融現象。宋代《輿服志》載其形制演變:南北朝時期帶鈎逐漸簡化為方頭形,至唐代發展為可調節松緊的活動扣設計,成為後世玉帶銙的原型。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裝有鈎狀飾件的皮質束腰帶",準确概括了該服飾部件的核心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鈎絡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不同來源的釋義存在差異:

一、作為服飾類名詞(主流解釋)

基本含義:指古代的一種束腰帶,常見于漢魏時期。
結構特點:

  1. 通常由皮革制成,配有環形帶扣,形狀分為圓形或方形()。
  2. 講究的款式會附加扣針,使用時将皮帶穿入扣内,再插入扣針固定()。
    曆史出處: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提到童謠“蘆葦單衣篾鉤落”,其中“鉤落”即指校飾革帶,後世稱為“鉤絡帶”()。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義(少數來源提及)

基本含義:比喻人際關系緊密,相互聯繫密切()。
構成解析:


使用建議

若用于曆史或文學場景,建議優先采用“束腰帶”的本義;若需比喻性表達,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是否適用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跋馬悲智避光步快不律頭顫筆騁迹谶録傳卮傳緻膠脣輔相連叢糅打救大肆揮霍頂篷飯貼繁絮風矩更蘇公財光譜扢扠豪芒阖蘇猾子回腸寸斷渾蛋澗隈澆醨浃月解诮謹獨荊棘滿途近型聚積克家子曠古寬影片林籁泉韻論谥彌久愍惜槃水青龍刀祈請七商溶彙賞慶唼唼神工意匠説有縮銀天地調絲痛殺殺拖地膽文刺下九相腳頭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