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枉墨矯繩的意思、枉墨矯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枉墨矯繩的解釋

比喻違背準繩、準則。 南朝 梁 江淹 《尚書符》:“箕賦深斂,毒被南 郢 ;枉墨矯繩,害著西 荊 。” 胡之骥 注:“ 宋玉 《九辯》曰:‘背繩墨而改錯。’ 王逸 注曰:‘違廢聖典,背仁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枉墨矯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ǎng mò jiǎo shéng(“矯”讀第三聲),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比喻違背準繩、準則。

2.出處與背景

出自南朝梁·江淹《尚書符》中的“箕賦深斂,毒被南郢;枉墨矯繩,害著西荊”。此句通過對比手法,批評了當時違背法度、損害民生的行為。

3.結構與用法

4.延伸理解

部分資料提到其隱含“不切實際、違背常理”的貶義,但核心仍圍繞“偏離準則”展開,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情感色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南朝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枉墨矯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枉墨矯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用錯誤的方法修正或改進,也可以形容強行糾正他人的錯誤方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枉墨矯繩》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木”、“土”、“矛”、“糸”、“幺”、“竹”、“虍”。

其中,“木”、“土”、“幺”、“竹”分别是第一、四、七、八部首。

整個成語一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枉墨矯繩》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篇。文章中寫道:“昔者晉國有孟嘗君者,使一人而監管其宮室。其人日夜執幹羽,坐于門戶之間,曰:‘若有過,則用幹羽矯之。’人有過,無不以幹羽矯之。”意為孟嘗君(戰國時期晉國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派遣一個人來管理宮殿,這個人手持幹鷹羽,坐在門戶之間,說:“如果有人犯錯,就用幹鷹羽來糾正。”凡是有人犯錯,都要通過幹鷹羽來加以糾正。

繁體

《枉墨矯繩》的繁體字為《枉墨矯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枉墨矯繩》這個成語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來說,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書寫方式略有差異。

例句

他的方法看似可行,卻是在《枉墨矯繩》。

組詞

枉止、枉法、矯正、繩墨、墨繩

近義詞

整頓、改進、修正、糾偏

反義詞

确切、正确、精準、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