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七的意思、祭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七的解釋

舊俗指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祭七次。 清 抟沙拙老 《閑處光陰》卷上:“ 楊用脩 雲:‘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今俗人死,每七日一設祭,謂之祭七。有先一日祭者謂之接七。至四十九日為斷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七”是中國傳統喪葬習俗中的一種儀式,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人去世後,親屬每隔七天舉行一次祭祀活動,共進行七次,直至第四十九天(即“七七”或“斷七”)結束。這一習俗源于古代對“七魄”消散的信仰,認為人死後四十九日内魂魄逐漸離散,需通過祭祀安撫亡靈。

二、來源與依據

清代文獻《閑處光陰》記載:“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因此每七日一祭,稱為“祭七”。此說法結合了道教“七魄”觀念與佛教“輪回”思想,形成民間廣泛流傳的喪儀傳統。

三、具體内容

四、其他說明

個别資料(如)将“祭七”解釋為“因不順向神靈求助”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主流文獻,可能為誤傳或地域性釋義,需謹慎參考。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與民俗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儀式細節,可查閱《閑處光陰》等古籍或地方志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七

祭七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在每年七月進行祭祀的意思。它是由“祭”和“七”兩個字組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祭七這個詞的部首是“示”,即“礻”,它位于字的左邊。而“祭”這個字一共有10個筆畫,而“七”這個字有4個筆畫。

來源

祭七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人們相信每年七月是鬼魂出沒的時候,為了平息鬼魂的冤魂,淨化人們的心靈,人們會舉行祭祀活動,稱之為“祭七”。

繁體

祭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祭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祭七在古代的寫法是「祭七」。

例句

1. 他們每年七月都會舉行祭七,以祭祀祖先。

2. 在古代,祭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

組詞

祭祀、祭天、祭奠、七月、七夕

近義詞

祭奠、禮拜、祭祀

反義詞

慶祝、抗祭、迎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