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定日期。 明 淩濛初 《北紅拂》第三出:“則俺沽酒遇豪俠。他可便訂期邀措大,不知那裡是他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 劉 沿流還覓,始與餘遇,復訂期而别。”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六:“ 默深 欣然,願訂期過訪。”
“訂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約定日期,強調雙方在時間安排上的明确性和約束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訂期”指按照事先商定的時間進行安排或執行,常見于需要明确時間節點的場景,例如會議、合作項目、活動籌備等。該詞體現了對時間約定的重視,帶有正式性和計劃性。
在正式文書中需注意與“定期”區分,避免歧義。例如“訂期付款”指約定具體日期付款,而“定期付款”可能指按固定周期(如每月)付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北紅拂》《徐霞客遊記》等原文。
訂期(dìng q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按照約定的時間來進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訂期是由讠和其它部首組成的,讠是它的拆分部首,有五畫。訂這個字本身有二十九畫。而期是由月和其它部首組成的,月是它的拆分部首,有四畫。期這個字本身有十畫。
來源:訂期這個詞的起源有兩個部分。訂這個字是從「言」和「正」組合而成的,表示言出必行的意思。期這個字是從「月」和「其」組合而成的,表示按月而期的意思。
繁體:訂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訂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訂期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訂這個字在古代有「訂」的寫法,期這個字在古代常用「朞」的寫法。
例句:他們約定了下個星期二見面,具體的訂期為下午3點。
組詞:訂期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許多有意義的詞語,例如訂期合同、訂期安排、準時訂期等。
近義詞:與訂期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按期、準時、如期。
反義詞:與訂期相對的詞語有遲到、延期、失約。
以上是關于《訂期》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