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纏商的意思、纏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纏商的解釋

我國西北部 纏回 之經商者。 範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第四篇九:“ 蘭州 以西經 武威 、 張掖 、 酒泉 、 玉門 、 安西 ,都有纏商的足迹。”參見“ 纏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纏商”是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指我國西北部“纏回”(舊時對維吾爾族或部分回族的稱呼)中的經商者,主要活躍于甘肅至新疆一帶的商貿路線。

來源與背景

  1. 文獻記載
    範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中提到,蘭州以西的武威、張掖、酒泉、玉門、安西等地均有纏商的足迹,表明他們曾是絲綢之路商貿活動的重要參與者。
  2. 地理分布
    主要活動區域涵蓋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至新疆東部,屬于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補充說明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民國時期文獻或地域文化研究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西北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纏商》的意思

《纏商》是指指糾纏不休的商人,形象地用以形容一些商人過于計較利益、過分争執以及做事不留餘地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纏商》的拆分部首為“纟”(sī)和“口”(!),筆畫為23畫。

來源

《纏商》一詞源于《尚書大傳·乘》:“夫聞黨起,周有夷吾之黨;齊有纏商之黨。”意思是商人世代經營,世代相傳,有如纏繞而不斷的絡腮胡子,因此而得名。

繁體

《纏商》的繁體字為「纏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纏商》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這個商人總是纏商,不願意退讓一步。

2. 他們之間的合作因為一點小利益問題而變得異常纏商。

組詞

纏繞、糾纏、糾纏不休

近義詞

糾纏、累贅、煩擾

反義詞

寬容、和解、手舞足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