髧髦的意思、髧髦的詳細解釋
髧髦的解釋
(1).古時小兒發式。語出《詩·鄘風·柏舟》:“髧彼兩髦。” 宋 蘇轼 《将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夜來夢見小於菟,猶是髧髦垂兩耳。”
(2).小兒或幼時的代稱。 宋 曾鞏 《代皇子延安郡王謝表》:“欲善在身,忘髧髦之至弱。” 宋 陸遊 《社飲》詩:“起舞非無垂白伴,暮歸仍有髧髦扶。”
詞語分解
- 髧的解釋 髧 à 頭發下垂的樣子:“髧彼兩髦。”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 髦的解釋 髦 á 古代稱幼兒垂在前額的短發。 毛中的長毫,喻英俊傑出之士:髦碩。髦士。髦俊。 指馬鬃:髦馬。 〔時髦〕時興的,如“髦髦的服裝”。 古同“牦”,牦牛。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髧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
古時小兒發式
指孩童垂于額頭兩側的短發,語出《詩經·鄘風·柏舟》的“髧彼兩髦”。其中“髧”形容頭發下垂的樣子,“髦”即幼年時期的垂發。這種發式常見于文獻對孩童形象的描寫,如蘇轼詩雲:“夜來夢見小於菟,猶是髧髦垂兩耳”。
-
代指小兒或幼年時期
引申為對孩童或年少時的稱謂。例如陸遊《社飲》中“暮歸仍有髧髦扶”,即以“髧髦”指代攙扶自己的幼童。
二、引證與用法
- 文學意象:常用于詩詞中表達童稚或時光流逝的感慨,如曾鞏《代皇子延安郡王謝表》中“忘髧髦之至弱”,暗喻年幼的皇子。
- 文化背景:古代男子成年後會将“髦”剪去,因此該詞也承載着對成長儀式的隱喻。
“髧髦”兼具具體發式與象征幼年的雙重含義,是古典文學中體現年齡特征的典型詞彙。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詩經》及宋代文人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髧髦(dàn máo)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部首組成:骨部和首部。骨部指的是漢字中表示骨頭的部分,而首部是指漢字中位于上方的部分。髧髦的骨部包含了“骨”字,意為骨頭;首部是“髟”字,意為頭發。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髽髦」。在古代,人們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梳理頭發的樣子,通常表示整齊、舒適和優雅。在現代漢語中,髧髦常用來形容個人形象或着裝整齊,頭發梳理得很好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關于髧髦的例句:
1. 她今天的發型真是髧髦,看起來很精神。
2. 小明每天早上花費很多時間把頭發弄得髧髦。
3. 這家美發店的理發師非常擅長打造髧髦的發型。
髧髦的組詞包括:髧髦頭、髧髦造型等。
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描述髧髦的樣子:整潔、梳理得很好、整齊等。
反義詞可以用來描述不髧髦的樣子:淩亂、蓬松、不修邊幅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