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ance like the dragon and glance like the tiger——to cherish great ambition;be awesome and inspiring with dragon tread and tiger glance] 骧:馬昂頭。形容氣宇軒昂,氣概威武。比喻有雄才大略
亮之素志,進欲龍骧虎視,苞括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喻氣勢威武,眼光遠大。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揜讨逆節,折衝四海。”《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當此之時, 亮 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内。”《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今 曹公 兵屯百萬,将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 江夏 。公以為何如?”
龍骧虎視(lóng xiāng hǔ shì)是一個褒義成語,主要含義如下:
最早見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對諸葛亮的評價:“亮之素志,進欲龍骧虎視,苞括四海。”意指他志向遠大,意圖統一天下。後《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也用此語贊頌他:“龍骧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類似成語有「雄才大略」「氣吞山河」「虎視鷹瞵」,均側重對雄心與威勢的刻畫。
如需了解該成語在古典文學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相關章節(搜索來源含、10)。
《龍骧虎視》這個成語意為龍和虎都展現出威武兇猛的樣子,形容氣勢非常威嚴的狀态或姿态。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龍骧”,第二個部分是“虎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龍骧”的拆分部首是“龍”(龍)和“骧”(驤),它們的筆畫分别是9畫和12畫。
“虎視”的拆分部首是“虍”(虎)和“視”(視),它們的筆畫分别是7畫和11畫。
·來源: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戰國策·齊策一》中。原文寫到:“今龍骧虎視,千旗百馬之聲,何患蟻聚之骠悍!”意思是形容齊國軍隊的壯麗景象。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用于描述人的威武氣勢。
·繁體:
《龍骧虎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龍驤虎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現在的寫法是有規範的,但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比較靈活。所以,關于《龍骧虎視》的古時候寫法可以有一些變化,例如“骧”可以寫成“驤”,“視”可以寫成“視”。這是因為漢字發展曆史的原因。
·例句:
1. 他剛步入演講台時,氣勢如虎,龍骧虎視。
2. 這個将軍在戰場上的威武形象讓人感到龍骧虎視。
·組詞:
龍騰虎躍、龍馭虎騎、左顧右盼、目光如炬。
·近義詞:
氣壯山河、英姿煥發、威風凜凜。
·反義詞:
無精打采、委頓不振、萎靡不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