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飛。 晉 郭璞 《答賈九州愁詩》:“雖欲淩翥,矯翮靡登。”
淩翥(líng zhù)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由“淩”和“翥”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鳥類高飛或比喻志向高遠、氣勢昂揚的狀态。以下從釋義、語源、用法及文化内涵展開分析:
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987頁。
翥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版,第139頁;《楚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5頁。
淩翥
來源:《王勃集校注》中華書局,卷三;《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第204頁。
文學象征
“淩翥”在詩賦中常承載以下意象:
來源:《莊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2頁。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仍見于: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淩翥:高飛。晉·葛洪《抱樸子·廣譬》:“玄蟬之潔饑,不願為蜣螂之穢飽;靈鳳淩翥,豈羨尺鷃之藩籬。”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5卷第102頁。
網絡版參考(需訂閱訪問)
《辭源》(第三版):
釋“翥”為“飛舉”,并舉“淩翥”為例證,強調其古典詩文中的崇高意象。
來源:商務印書館,第2731頁。
“淩翥”凝練了漢語中對“超越”與“飛翔”的雙重隱喻,其價值不僅在于字義本身,更在于承載的中華文化中對精神高度的永恒追求。從《楚辭》的鸾鳳到王勃的馴鸢,這一詞彙始終與理想主義情懷緊密相連,成為文人墨客抒懷明志的經典語彙。
“淩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和字義分析如下:
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結合古典文獻(如詩詞、散文)中的用例以深化理解。例如,唐代詩文常以“淩翥”表現宏大意象。
補丁殘晖豺狼成性淳謹撺瞞促銷策略噉飯處發現風燭婦妖公券構營光趺廣陵散絕和睦赫羲畫蠟會城會員尖牙澆禱借補揭挑浄君钜防鴡鸠舉止言談痾禍苛墨困蹶罍罃離憤流徵幔室綿上披缁破璧毀珪淺夢柔合三番兩次森沈山長梢搖煞星沈族勢煞視微知著食物疏稿屬絲言損壽所部迢嶢同日偷合取容威賞無為五位百法香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