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虀臼的意思、虀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虀臼的解釋

(1).搗姜椒等辛辣食品用的器具。《東觀漢記·逢萌傳》:“ 萌 素明陰陽,知 莽 将敗,乃首戴虀臼,哭於市曰:‘辛乎!辛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有窪當後壁之半,外聳石片,中刓如虀臼,以手摸之,内圓而底平,乃天成貯泉之器也。”

(2).“辭”字之隱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 嘗過 曹娥碑 下, 楊脩 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 魏武 謂 脩 曰:‘解不?’…… 脩 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絶;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為辤,所謂“絶妙好辤”也。’”虀同虀,辤同辭。後因以稱極好的文詞。 宋 辛棄疾 《沁園春·城中諸公載酒入山遂破戒一醉再用韻》詞:“更 高陽 入謁,都稱虀臼,杜康初筮,正是雲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虀臼”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器具)

虀臼(jī jiù)指搗碎姜、椒等辛辣食物的石制或木制器具。例如宋代辛棄疾在《沁園春·杯汝知乎》中提到的“虀臼”,即指此類實用工具。

二、隱語含義(字謎)

在《世說新語·捷悟》中記載了一個經典字謎:曹操與楊修途經曹娥碑,碑背題有“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楊修解謎時指出,“虀臼”拆解為“受辛”(因臼用于承受辛辣食材),合起來即“辤”(“辭”的異體字),故虀臼隱指“辭”。此故事成為“絕妙好辭”典故的來源。

三、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如“色絲虀臼”)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虀臼》的意思

《虀臼》(zǐ ji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虀”指的是一種野生植物,又稱為山韭,主要生長在高山地帶;“臼”是一種傳統的研磨工具,用以搗碎食物。合在一起的《虀臼》意為使用虀作為臼。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虀臼》的部首是“虍”(hū),具體位置在上方。它的總筆畫數是25,其中“虀”部分有17畫,而“臼”部分有8畫。

來源和繁體

《虀臼》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說文解字》,其描述了“虀臼”作為一種器具的用途。在繁體字中,“虀”部分被寫作“韭”,“臼”部分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研究,古時候《虀臼》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虀”部分的寫法更加繁瑣,用四個小“艹”字結合而成,而“臼”部分與現代保持一緻。

例句

1. 田野間長滿了野生的虀,我打算将它們用虀臼磨成面粉。

2. 奶奶說女孩子吃虀臼磨的面粉可以變得高高的。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虀菜、虀花、虀草、虀蒜

近義詞:山韭、虀

反義詞:虀臼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獨特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