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絜的意思、拘絜的詳細解釋
拘絜的解釋
拘束其身。謂欲清高而反緻自縛。《後漢書·仲長統傳》:“得拘絜而失才能,非立功之實也。” 李賢 注:“拘絜,謂自拘束而絜其身者,即隱逸之人也。”
詞語分解
- 拘的解釋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謹。不拘小節。 固執,不變通:拘泥。拘禮。拘迂。 拘 ō 遮蔽:“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筆
- 絜的解釋 絜 é 量物體的周圍長度;也泛指衡量:“度長絜大。” 古河名,古代中國黃河自孟津以北所分的九條支流之一。 絜 é 古同“潔”,幹淨。 廉潔。 明亮。 修整;修飾。 筆畫數:; 部首:糸;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拘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曆史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jū jié()
- 詞性:動詞性短語
- 核心含義:指因過度追求清高或自我約束,反而導緻自身受縛的狀态。帶有一定的矛盾性,即本意是保持高潔,卻因拘謹而失去實際能力或自由。
2.詞義拆解
- 拘:意為拘束、限制。
- 絜:通“潔”,指潔淨、高潔,引申為對自身品行的高标準要求。
3.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後漢書·仲長統傳》:“得拘絜而失才能,非立功之實也。”
- 李賢注:“謂自拘束而絜其身者,即隱逸之人也。”即指隱士因過度清高避世,反而無法施展才能。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拘謹、自縛、隱逸
- 反義詞:豁達、灑脫、通權達變
5.現代適用性
- 該詞多用于文言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對古籍的解讀或文學評論中,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其褒貶傾向(如批判過度清高,或肯定堅守節操)。
如需進一步分析其在不同文獻中的語境差異,可參考《後漢書》原文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拘絜
拘絜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拘束、不自由,不放松自然。
部首和筆畫
拘絜的部首是纟,筆畫總數為11。
來源
拘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周禮·地官司徒·大宗伯掌文狀》中,意為束緊衣服的帶子。後來引申為拘束、羁絆之意。
繁體字
繁體字為拘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拘絜的寫法為拘絜,沒有變體。
例句
1. 他因為過于拘絜而無法放松。
2. 她的行為舉止總是拘絜而緊張。
組詞
拘束、羁絆、糾纏。
近義詞
拘謹、拘泥、拘束。
反義詞
自由、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