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祠正的意思、祠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祠正的解釋

主管宗祠祭事者。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 荊元初 為 丹陽 巨族,族之人推 元初 為祠正。每春秋時享,庀俎豆,省牲牽,率羣從子姓,執籩祼獻,不以年至為讓,不以寒暑為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祠正”是古代宗族祭祀活動中的一種職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祠正”指主管宗祠祭祀事務的負責人,通常由族中德高望重者擔任。其職責包括籌備祭祀儀式、管理祭品、主持祭禮等。

2.職責與活動

根據清代王晫《今世說·德行》記載,祠正需在春秋祭祀時“庀俎豆,省牲牽”(準備祭器、檢查祭品),并帶領族人完成獻祭流程,且需長期承擔此責,不因年齡或季節推脫。

3.詞源背景

4.曆史用例

清代丹陽望族荊元初曾被推舉為祠正,反映了這一職務在宗族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文獻記載與字義解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今世說·德行》或古代宗族制度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祠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示部和正部。示部表示祭祀,正部表示正直。祠正的意思是指祭祀時的嚴肅和莊重,以及人們對正直道德的追求。 祠正的筆畫一共有10畫。其中,示部由5畫組成,正部由5畫組成。 關于祠正一詞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它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牧官》一書中,用來指代祭祀中的恭敬和真誠之道。 在繁體字中,祠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祠正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的祠正字形是由“示”字旁邊加上“心”字組成的。這種寫法強調了祭祀中的虔誠和心靈的淨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祠正的例句: 1. 我們在祠堂裡舉行了莊重的祠正儀式。 2. 他的正直和真誠使他成為了衆人心中的楷模。 與祠正相關的組詞包括:祠堂、祭祀、莊重等。 祠正的近義詞有:莊嚴、莊重、敬謹等。 相反地,反義詞可以是:不拘小節、草率、不莊重等。 以上就是關于祠正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短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