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節的意思、達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節的解釋

(1).謂不拘常規而合于節義。《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楊伯峻 注:“最高道德為能進能退,能上能下,而俱合于節義。”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論》:“夫能與造化推移,而不以哀樂為心者,達節之人也。” 唐 韓愈 《通解》:“今之人以一善為行,而恥為之,慕達節而稱夫通才者多矣。”

(2).明達世情;識時務。《魏書·陽尼傳》:“體源究道,歸聖哲兮。隨化委遇,能達節兮。” 元 範梈 《散步還南軒》詩:“ 嵇康 本達節,竟受薄俗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二:“自古識時達節之士,功名而外無容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達節”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其釋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

一、不拘常規而合于節義

這一含義強調在堅持道義的前提下靈活應對,被視為一種高層次的道德境界。例如:

二、明達世情、識時務

此義項側重對現實環境的精準判斷,例如:

詞義演變特點

從先秦至明清,“達節”的語義經曆了從道德哲學向現實處世延伸的過程。早期側重儒家理想人格,後期逐漸融入道家順應自然與世俗生存智慧,成為兼具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複合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節

達節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為“辶(travel)”和“節(holiday)”兩個部分。

辶是一個漢字部首,主要表示與行走、旅行相關的含義。節是一個常用字,表示節日、假期等含義。

《達節》一詞最早來源于《論語·陽貨》:“子獨之至于阙也,二三子以:%達-%其-%節-%邦。”其中“達”指的是達成、達到,而“節”則表示節制、克制。

在繁體字中,“達節”通常寫作「達節」。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以「達」為例,其古代寫法為「至兗也」,表示達到、到達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運用“達節”一詞的例句:他為了參加這個重要的節日慶典,不惜長途跋涉,最終成功“達節”。

與“達節”相關的詞彙有:旅行、度假、慶典、歡樂、節日等。

可以将“達節”理解為在途中達到節日、慶典等目的的意思。

反義詞可以是不出門、宅在家裡等,與慶典、出行相對。

總之,“達節”這個詞具有振奮人心的含義,表達了努力實現節日的願望和克服困難的決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