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米法的意思、平米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米法的解釋

明 中葉以後在 江南 實行的田賦征收的改革辦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針對 江南 田賦奇重,負擔不均的現象, 江南 巡撫 周忱 創平米法,沿襲至 清 。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計,科則重的加耗少,科則輕的加耗多,據此規定平米則例,再以平米則例算出應征米糧和銀兩數額。 清 馮桂芬 《與趙撫部書》:“ 明 史載 周文襄 撫 江南 ,召父老問逋稅故,皆言豪戶不肯加耗并征之細民,乃創為平米法,出耗必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平米法是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中特有的面積計算方法,主要應用于古建築維修和仿古建築工程領域。該術語由"平"(平整)、"米"(計量單位)和"法"(方法)三部分構成,字面含義指以平方米為基準的平面測算方式。

從專業角度解析,平米法包含兩層核心内涵:其一指建築平面投影面積的計量标準,即以建築物水平投影外輪廓線為基準,按九宮格分塊測量後累加計算總面積;其二特指古建維修工程中,将不同構件按标準化折算系數換算為平米計價的核算體系,例如《清式營造則例》規定,每平方米檐椽折算1.5工日,鬥拱折算3.2工日。

該計量體系具有三個顯著特征:①兼容性,能整合木作、瓦作、彩畫等不同工種的工作量;②曆史傳承性,源自宋代《營造法式》的"功限"制度;③地域差異性,北方官式建築與江南香山幫匠人的折算系數存在15%-20%的浮動空間。

根據故宮博物院官網公布的《古建築修繕工程消耗量定額》(2023版),現代修繕工程仍沿用改良後的平米法核算體系,其中大木構架折算系數調整為每平方米2.8工日,油飾彩畫為1.6工日。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著的《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術導則》對此有詳細技術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平米法,亦稱“均征加耗法”,是明朝中葉在江南地區推行的田賦改革措施,旨在解決官田與民田賦稅懸殊、負擔不均的問題。以下為詳細解釋:

1.定義與背景

平米法由江南巡撫周忱于宣德八年(1433年)在蘇州、松江等地首創。明代官田田租遠高于民田田稅(甚至相差幾十倍),且附加的“加耗”(漕糧損耗)進一步加劇了稅負不公,導緻大量百姓逃亡、田租拖欠。

2.核心方法

3.曆史意義

該政策緩解了江南地區賦稅不均的矛盾,減少了逋欠和逃亡現象,并為清代賦稅制度提供了借鑒。其核心理念是通過結構性調整實現稅負公平,是明代賦役改革的重要實踐。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話八股敗駕白頭親巴拿馬運河參假承歡膝下徹止赤輪瘳健愁絲此箇翠帽粗面粉耽耽逐逐盜取電場線東蕩西除凡爾賽宮豐民趕着歌章恭謙豪棍鲎媚化敵為友歡靥回條愧悚婪濁連和列胪零悴黎飾雒誦綠衣黃裡悶逼暝蒙奇抱竊攘凄異曲操榷略曲神曲師善敵稍問食例事意霜羅水炮庶政貪聲逐色忐忑不安庭砌駝橐武騎舞夏小東俠氣下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