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熱幹旱之年。《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一曰,暑歲羊多疫死及為怪,亦是也。”
“暑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暑歲(shǔ suì)指炎熱幹旱之年,常用于描述氣候異常導緻的幹旱年份。該詞由“暑”(炎熱)和“歲”(年景)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炎熱的年歲”。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典)。
“暑歲”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指的是暑天的時候。暑意指炎熱,歲指歲月,合在一起表示夏天的年歲。
根據《康熙字典》,“暑歲”的部首是日字旁,左邊是日字,右邊是戶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3。
“暑歲”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又曰:‘季夏有暑歲,冬有寒歲,政有道則生,政無道則死。’”這句話中使用了“暑歲”來描述夏季。
“暑歲”的繁體字為「暑歲」。
在古時候,“暑歲”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署歲」,其中「署」表示署書,意為執政,引申為夏天。
1. 魏晉時期,詩人們常常寫詩抒發對暑歲的感受。
2. 傍晚時分,人們紛紛離開街頭避開了火辣辣的暑歲。
夏日、炎熱、熱浪
夏天、炎夏、盛夏
寒冬、冬季、寒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