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大雅·生民》:“載燔載烈,以興嗣歳。” 毛 傳:“興來歲,繼往歲也。” 鄭玄 箋:“嗣歲,今新歲也。”後以“嗣歲”指來年、新的一年。 宋 蘇轼 《杭州禱觀音祈晴文》:“永惟嗣歲之憂,将有流離之懼。” 宋 蘇轍 《次莫州通判劉泾韻》之一:“約我一樽迎嗣歲,待君三館已多時。”
“嗣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與時間延續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嗣歲”由“嗣”(繼承、接續)和“歲”(年歲)組成,字面意為“延續年歲”,通常指代來年或新的一年,強調新舊年歲的傳承關系。
“嗣歲”是一個承載曆史與文化内涵的詞彙,核心指向時間的延續與新舊交替,適用于古典文學或特定儀式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在《詩經》中的原始用法,可參考《毛詩注疏》等典籍。
嗣歲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新年的到來或者時光的更替。它可以表示一年的開始,也可以描述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更替。
拆分部首和筆畫:嗣歲由“口”、“歲”兩部分組成。其中,“口”是左邊的部首,而“歲”則是右邊的部首。根據筆畫順序,嗣歲的筆畫數為8。
來源:嗣歲一詞的來源頗為有趣。它最早出現在《史記·楚世家》中,用來形容楚共王即位的年份。“嗣”意為繼承,表示王位的傳承;“歲”則指年份。後來,這個詞彙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詞語,用于表示新年的到來。
繁體:繁體字“嗣”在右邊多了一個部首“田”,寫作“穌”,而“歲”則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隸書和篆書中,嗣歲的字形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1. 在嗣歲的日子裡,人們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2. 嗣歲流轉,時光荏苒,我們需要珍惜每一刻。
組詞:年歲、歲月、起源、歲首、歲序、更替、迎接。
近義詞:新年、歲首、年頭、新歲。
反義詞:過去、往年、逝去的歲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