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鼬類往來的小路。引申為荒涼偏僻的小道。
“鼪鼬之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鼪鼬之徑”本義指黃鼠狼等小動物出沒的荒涼小路,引申為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道。該詞出自《莊子·徐無鬼》,原文為:“夫逃虛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形容隱士避世後身處荒僻之地的孤寂場景。
詞義溯源
語法與用法
發音與注音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該詞引申為“狡猾手段”,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莊子》原始語境及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鼪鼬之徑》是一個成語,意為進退兩難的困境。當一個人面對問題時,不論選擇前進還是後退都會帶來困難和風險,就像鼪鼬在自己的巢穴中左右為難一樣。
《鼪鼬之徑》的部首是鼠(鼠旁)和徑(自行部),它由17個筆畫組成。
《鼪鼬之徑》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一》詩中。後來成為了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抉擇時面臨的困境。繁體字為《鼪鼬之徑》。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也可以将《鼪鼬之徑》寫作《鼳鼴之徑》。
他陷入了鼪鼬之徑,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會帶來困難。
鼪鼬之徑沒有相關的組詞,它本身就是一個固定成語。
近義詞:"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反義詞:"擺脫困境"、"輕松應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