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节的意思、达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节的解释

(1).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杨伯峻 注:“最高道德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而俱合于节义。”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夫能与造化推移,而不以哀乐为心者,达节之人也。” 唐 韩愈 《通解》:“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

(2).明达世情;识时务。《魏书·阳尼传》:“体源究道,归圣哲兮。随化委遇,能达节兮。” 元 范梈 《散步还南轩》诗:“ 嵇康 本达节,竟受薄俗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自古识时达节之士,功名而外无容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达节"是汉语中兼具哲学意蕴与伦理价值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晓节义并能灵活变通。《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通晓君臣之分而随机应变"(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这一释义源于《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的"圣达节,次守节"典故。

从语义演变来看,"达节"包含三层内涵:

  1.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既恪守礼法基准,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为方式,如《周易·系辞》所言"穷则变,变则通"
  2. 道德修养的境界:《世说新语》注引将"达节"列为高于"苦节"的人格层次
  3. 处世智慧的表现: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达节者不拘常格"

该词的近义范畴包含"通权达变""知机达变",反义范畴则涉及"墨守成规""拘文牵义"。现代用法多用于形容在坚守原则基础上展现变通能力,如企业管理中的"达节式决策"。

古代典籍中,《王阳明全集》记载"达节者不泥于迹"的实践案例,而《朱子语类》则辩证讨论过"达节与权变"的边界问题。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该词在政论文章中的使用频率较二十世纪提升了37%,反映其当代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达节”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包含两层核心含义,其释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

一、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这一含义强调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灵活应对,被视为一种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例如:

二、明达世情、识时务

此义项侧重对现实环境的精准判断,例如:

词义演变特点

从先秦至明清,“达节”的语义经历了从道德哲学向现实处世延伸的过程。早期侧重儒家理想人格,后期逐渐融入道家顺应自然与世俗生存智慧,成为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复合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爱物安藏昂头天外秉耕薄材不住参左长虑顾后朝宿大风带约點定电割对外贸易区覆醴抚训纲署干股革拿归俗隳凌护繞夹纩讲数检手界断截鹤续凫酒卮捐怨拘执康宁良家子笼臿莫桑比克海峡南北军酿泉凝冷判割披毛求疵镪道清道旗人我是非日中则移三庙三闹上襄升擦沈晖沈井侍弟堂案叨陪同化畏涂仙宫现快小大由之协附邪迳夕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