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播棄的意思、播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播棄的解釋

棄置;舍棄。《書·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無度,播棄犂老,昵比罪人。”《淮南子·俶真訓》:“今夫冶工之鑄器,金踴躍于鑪中,必有波溢而播棄者。” 宋 秦觀 《清和先生傳》:“其先本出於 後稷氏 ,有粒食之功,其後播棄,或居於野,遂為 田氏 。”《明史·周镳傳》:“自今播棄忠良,奬成宵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播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動詞,指抛棄、丢棄,尤指徹底舍棄并任其流散。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播:本義為“撒種”,引申為“傳布、散開”。此處強調舍棄後的擴散狀态,暗含被棄之物隨之流散之意。
  2. 棄:直接表示“抛棄、扔掉”。二字組合後,強化了抛棄行為的徹底性與後果的蔓延性。

二、典籍用例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典型案例如《尚書·周書》:

“播棄黎老,昵比罪人。”(意為:抛棄賢德老臣,親近有罪之人)

此處“播棄”不僅指驅逐賢者,更隱含其德行被貶損、聲名遭踐踏的意味。

三、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抛棄;棄置”,強調其文言屬性及行為後果的不可逆性。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進一步指出,該詞隱含“舍棄并使其流落”的語義特征。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播棄”已罕用,多見于仿古文體或學術論述中,如:

“他播棄了傳統禮法,終緻衆叛親離。”

此處延續了“徹底舍棄+負面影響擴散”的古典語義。


參考資料

  1. 《尚書·周書·泰誓》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網絡擴展解釋

“播棄”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播棄(拼音:bō qì)指放棄、抛棄某人或事物,通常帶有不再關心或維護的含義。該詞強調主動舍棄的态度,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表達。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源
    最早見于《書經·泰誓中》:“播棄犁老,昵比罪人”,描述商纣王背棄忠良、親近惡人。後逐漸演變為成語,表示抛棄行為。

  2. 使用場景

    • 描述人際關系中的疏離,如“播棄舊友”;
    • 指對責任、原則的放棄,如“播棄職守”;
    • 古文或現代書面語中表達決絕态度。

三、例句參考

  1. 《淮南子·俶真訓》:“金踴躍于鑪中,必有波溢而播棄者。”
    (比喻事物過度發展後可能被舍棄)
  2. 宋·秦觀《清和先生傳》:“其後播棄,或居於野。”
    (指家族流散後被遺棄)
  3. 《明史·周镳傳》:“自今播棄忠良,獎成宵小。”
    (批評統治者抛棄賢臣)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國語》《淮南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悲歌易水博照裁恨超聲速吹拍出牌刺肚大爐當方戥秤登木求魚電報疊相丁快二嫡膚詞咯嗒格物緻知貢高歸隱鍋貼阖闾城姮娥後辟後敍畫格篁篠恚怼毀誣焦臭交牀節養空微曠士來生六疾緑洲馬拐門選暖眼盤龍跄跪親丁蚯蚓瘴器質砂糖設備身謀失悔衰邁數課驷不及舌四廂蘇州彈詞騰骞渟膏文攤歇力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