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6*法則。《莊子·人間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2).重要的鑒戒。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 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滅,臣以為大戒。”
(3).佛教語。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稱。 中國 漢族僧尼依據《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有348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戒漢語 快速查詢。
“大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大法則
源自《莊子·人間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指人生必須遵循的根本法則,如子女對父母的“命”與臣子對君主的“義”。
重要鑒戒
指曆史或行為中需引以為戒的深刻教訓。例如晉代袁宏在《後漢紀》中以秦朝嚴苛亡國、王莽苛法自滅為例,強調“大戒”的警示作用。
在佛教中,“大戒”即具足戒,是僧尼必須遵守的根本戒律,包含以下内容:
“大戒”偶爾用于成語或日常表達,如“小懲大戒”,意為通過小懲罰達到警示效果。
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戒律體系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四分律》《莊子》等文獻。
《大戒》是指佛教中的一種戒規,旨在規範僧侶和居士的行為,使其遵守佛法的教誨,追求内心的清淨和解脫。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戒》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大"字的部首是"大",它包含有3個筆畫;"戒"字的部首是"戈",它包含有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形《大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形為「大戒」。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我們可以看到《大戒》這個詞的不同寫法。一個例子是「大節」,它也用來表示相同的意思。
例句1. 修行者應當守持《大戒》,以增進智慧和慈悲心。
2. 我們應當時刻牢記《大戒》的教誨,對他人保持尊重和善意。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小戒、大悲、戒律
近義詞:大法、大德、大善
反義詞:違戒、破戒、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