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田地。《管子·八觀》:“夫山澤廣大,則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韓非子·難二》:“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後草木碩大。” 章炳麟 《定版籍》:“ 孫文 曰:‘故買鬻者,庚償其勞力而已,非能買其壤地也。’”
(2).國土;領土。《左傳·哀公十一年》:“ 越 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 唐 韓愈 《荊潭唱和詩序》:“今僕射 裴公 開鎮蠻 荊 ,統郡惟九,常侍 楊公 ,領 湖 之南壤地二千裡,德刑之政并勤,爵祿之報兩崇。” 吳玉章 《紀念七七抗戰二周年對于抗戰的檢讨》:“ 蘇聯 ……與 中國 和 日本 壤地相連。”
“壤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田地
指耕種或可耕種的土地,強調土地的農業屬性。例如《管子·八觀》提到:“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說明肥沃的土地利于種植。
例句:章炳麟《定版籍》中“必壤地美然後草木碩大”,強調土地質量對作物生長的影響。
國土/領土
指國家主權範圍内的疆域。如《左傳·哀公十一年》載:“壤地同而有欲於我”,描述領土相鄰帶來的政治關系。
例句:唐代韓愈在《荊潭唱和詩序》中稱“領湖之南壤地二千裡”,描述管轄範圍。
可通過(查字典釋義)、(古籍例句)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具體用例。
壤地【rǎng dì】,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土(⼟)和兼(凵),它的筆畫數目為13,來源于古代漢字。
在繁體字中,壤地的寫法是壤址。
古代漢字中,壤地的寫法較為繁複,可以寫作壤①或土兼②。
例句:
組詞:壤質、壤土、壤層、壤膚。
近義詞:土地、地皮、地段。
反義詞:水域、海洋、河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