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之四維的意思、國之四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之四維的解釋

指治國的綱紀準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之四維”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維系國家存續的四個基本道德準則,即禮、義、廉、恥。以下是詳細解釋:

1.出處與背景

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春秋時期管仲的《管子·牧民》。原文提到:“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意指國家若缺失其中一項準則,便會陷入動蕩甚至滅亡,凸顯其重要性。

2.四維的具體内容

3.曆史意義

四維被視為治國理政的綱紀,通過道德約束維持國家穩定。管仲認為,四維的缺失會導緻國家逐步走向衰敗,因此統治者需以德治教化民衆。

4.現代啟示

在當代語境中,“國之四維”常被引申為強調道德建設對社會治理的重要性。它提醒人們,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國家發展,道德根基不可忽視。

5.語言結構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不僅反映了古代治國智慧,也為現代社會提供了道德層面的借鑒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之四維

《國之四維》這個詞是由“國”、“之”、“四”和“維”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國:“囗”是“圍”字旁,“王”是上面的偏旁,總共是7畫。

之:“一”是本字,“止”是下面的偏旁,總共是3畫。

四:“囗”是“圍”字旁,“口”是中間的偏旁,總共是5畫。

維:“纟”是“紅”字旁,“隹”是下面的偏旁,總共是7畫。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周易》一書中的《系辭》。《周易》是一本古代哲學經典,用于蔔筮和研究事物變化規律。在《系辭》中,将“國之四維”比作國家之支撐和穩定的關鍵要素。

《國之四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些許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區别。例如,國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國”,之字的寫法為“之”,四字的寫法為“肆”,維字的寫法為“維”。

以下是使用《國之四維》的一句例句:

國家的安定和繁榮需要依賴于“國之四維”,即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和社會的和諧。

組詞:國家、支撐、穩定。

近義詞:國家的支柱、國家的基石、國家的根本。

反義詞:國家的軟肋、國家的薄弱環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