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齊疏的意思、齊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齊疏的解釋

舊時喪服名。《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 三代 共之。” 趙岐 注:“齊疏,齊衰也。” 朱熹 集注:“齊,衣下縫也。不緝曰斬衰,緝之曰齊衰。疏,麤也,麤布也。”參見“ 齊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齊疏”是古代漢語中記錄于《儀禮》《禮記》等典籍的專有名詞,現規範寫法為“齊衰”(zī cuī),指周代至清代喪服制度中的第二等級服飾。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服飾以粗麻布制成,衣邊縫緝整齊,故稱“齊衰”。《周禮·春官》載其服期為一年至三年,適用于為祖父母、伯叔父母等近親守喪的場景。

從形制特征看,齊衰服包含“斬衰”的加工工序,但布料經捶洗後去除了粗糙毛邊,區别于最高等級喪服的毛邊處理工藝。這種服飾規制體現了宗法制社會“五服”制度中“親親尊尊”的倫理觀,《禮記·喪服小記》特别強調其“資于事父以事君”的禮制延伸功能。

在曆史演變方面,據鄭玄《三禮注》考證,齊衰在漢代細分為“齊衰三年”“齊衰杖期”等四個子類,至唐代《開元禮》簡化為兩等,最終隨清末民初喪禮改革退出實際應用。現代漢語中該詞僅存于曆史文獻及民俗學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齊疏”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文獻來源區分:

一、古代喪服名稱(主流解釋)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指古代服喪期間穿的粗麻布衣,屬于“齊衰”(zī cuī)類喪服。特點包括:

  1. 材質工藝:用粗布制成,衣邊經縫紉收邊(與不縫邊的“斬衰”喪服形成對比)
  2. 適用對象:古代從天子到百姓通用的喪服制度,服期通常為三年
  3. 詞義解析:“齊”指衣邊整齊緝縫,“疏”即粗,指布料粗糙

二、人才分布的比喻(少數現代釋義) 個别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人才聚集與分散的狀态: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尤其在涉及古籍文獻時需注意其喪服本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原文及朱熹《四書集注》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邊子長永長主乘門乘虛蹈隙崇論谹議詞窮理極斷缣尺楮遏劉耳視翻皮氛焰輔政訃紙溝猶瞀儒光纖通信和理後堯婆滉漾火焰草鑒空衡平兼收并采郊處驕敬繼纏金花帖子堪火客卿狂朋怪侶狂士來往如梭婪酣老娘親裡湖慢倍明粹迷途知反木耳難道瓢尊搴擥遷吏青粉窮年累歲氣習戎鹽沙塵石片石器石菑嘶丑司巧隨緣樂助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陶镕天蛾統計員萬恨千愁香荃布校本戲馬